在北四环外的运动员村路上,正值中午时分,各路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熙来攘往,非常热闹。这与马路两边静悄悄的奥运村形成对比。
7月1日,奥运村一栋栋小高层严阵以待,不久,这里将开村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奥运选手。 在奥运村最前排的“国奥村1号”似乎得更早进入状态。作为奥运村综合医疗中心,奥运村综合医院承担着奥运期间为运动员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这天,作为奥运会的Top合作伙伴,GE组织媒体记者来此参观,这也是奥运村综合医院首次在媒体前亮相。
“国奥村1号”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工作,他们在大楼的外墙上贴上五彩斑斓的贴纸,在每一扇玻璃门与玻璃窗上贴上“Beijing2008”的字样,一切都预示着“演出就要开始了”。
走近医疗中心
奥运村综合医院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奥运会有史以来最大的运动员村医院。奥运期间,这里将为来自200多个国家的万余名运动员以及随队官员提供24小时的免费诊疗服务。
医院一层设有候诊大厅、急诊科、放射科、药房、化验中心和理疗中心;二层设有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三层为兴奋剂检查站,这里在赛时将随时对奥运村内的运动员进行临时抽检。
走进医院,墙体上各种运动项目的淡蓝色喷涂设计显得非常生动活泼,消除了普通医院的肃穆感。
据介绍,奥运村综合医院将在7月20日与奥运村同步开放,一直开放到残奥会结束。在此期间,来自20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运动员以及随队官员可以在此进行24小时的免费诊疗。赛时,奥运村内90%的医疗服务将在这里完成。
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戴建平表示,对大多数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是运动生涯的顶点,也许1/2秒就能有机会赢得奥运金牌,改变他们的运动生涯,为了支持这些运动员,奥组委将提供顶级的医疗设备和最好的服务。
除了各种醒目的运动项目贴纸外,医疗中心中最为醒目的就是各家奥运医疗设备供应商的Logo。其中绝大部分是国际奥委会的Top合作伙伴:GE、强生和柯达。奥运村综合医院成为他们展示各自最先进技术的舞台。
“我们从发电、安防、照明、医疗、自动化、水处理等方面支持北京奥运的建设这些很基础,也蕴含非常高的科技含量,而医疗部门也不会缺席,我们提供包括核磁共振、超声、监控仪等技术。”GE全球副总裁陈治7月1日对媒体表示。
北京奥运村综合医院独家设有GE提供的2台磁共振设备、5台超声仪、1台骨密度仪等高科技医疗设备,并首次为运动员提供损伤早期诊断服务。柯达提供了最为先进的X光造影系统;强生则在医疗护理产品上提供服务。
一些潜在的损伤可能不会造成运动员的疼痛,但每天持续的训练可能加重损伤,最终导致无法以最佳的状态参赛。但通过超声仪和磁共振的设备,运动员可以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情况,对潜在的损伤作出早期诊断。
运动疾病防控体系
与记者一道参观奥运村综合医院的奥运金牌获得者、前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葛菲介绍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我的经历和经验来看,健康检测和早期的医疗诊断应该说对于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伤病也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状态和心态。”
奥运村综合医院作为整个奥运会运动员医疗服务中的一环,将其重点放在了诊断和预防上,而在这一领域中包括GE在内的公司无疑走在了最前头。
在奥运村综合医疗中心前端,在每个奥运赛场上,有3000名医疗服务志愿者,他们拥有包括GE生产的308台MAC1200便携式心电图仪等最先进的预诊断设备,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病灶特征,以便对下一步处理作判断。
假如在现场发现情况严重,场馆周围的235辆急救车就会发挥作用,医疗救护志愿者根据病情将患者送往奥运村的综合诊所或定点医院。每辆急救车上都有从医学院校挑选出来的医护人员。
事实上,在整个运动疾病的防控体系中,奥运村综合医疗中心处在中间位置,早期的诊断、处理将在这里进行。重大手术将有位于北京市的24家医院协同进行。
为保证医疗站和诊所的医疗以及服务质量,北京奥组委还将使用统一器材,统一配送药品,医务人员统一配备服装。
更为严重的运动伤害将转移至这24家医院进行,而戴建平表示,要力争把90%的运动员损伤在综合医院解决。定点医院的设立只不过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按照国际惯例,对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而言,除非遭受重大创伤,他们通常不会前往定点医院就医。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本站编辑:大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