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巨头北京双鹤药业近日的一次并购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上月初,北京双鹤药业发布公告称,拟以1元的价格分别收购广州振盛医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南海区进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各自持有的广东神州制药有限公司43.50%和46.50%的股权。名不见经传的神州制药投入双鹤的怀抱之所以引起业内关注,并不是因为并购本身,而是因为双鹤此次的目的是首次将触角延伸到全国大输液消费的重点地区——通过收购神州制药在广东省设立生产基地,这是双鹤在华南市场布下的又一重要棋子。
大输液行业在2005年迎来拐点。2005年7月,随着基础性输液全面更换丁基胶塞,大输液行业开始全面提价。也就是说,大输液企业在残酷的价格战平息后享受了一段“快乐时光”。但近期看似平静的大输液市场暗流涌动,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变革即将拉开序幕,而这一轮变革的主因将不再是价格战。
在笔者看来,推动新一轮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大输液面临新一轮成本上涨。仅以丁基胶塞为例,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其价格上涨了25%。玻璃瓶、包装材料、运输费用等几乎所有成本项目的价格都在疯狂上扬。而大输液的价格仍处于低谷,价格战短期内不会形成,出厂价低于矿泉水的时代正慢慢成为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输液企业面临严重的利润危机,部分小企业还将面临生存危机,这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并购机会,极有可能加速行业重组的步伐,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
其次,大输液产品正经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换代。一方面,随着国家医疗投入的增加和居民用药水平的提高,软包装输液由原来的高端产品向常用产品转化;另一方面,塑料瓶输液生产成本逐年降低,其零售价与玻璃瓶输液的差距在缩小,一旦价格降至某个区间,就会加快市场普及速度。而在此之前,整个市场由玻璃瓶输液占主导(占有率达70%以上),塑料瓶、非PVC软袋输液属于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大约只有30%。但自2006年开始,塑料瓶、非PVC软袋输液取代玻璃瓶输液的速度明显加快,去年尤为明显,断货现象时有发生。
可以说,大输液产品的升级是促成市场变局的重要因素。除了双鹤和科伦,大部分软包装输液生产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生产线,一旦市场快速扩容,必将引发新一轮投资,改变整个市场的版图。
再次,大输液企业的市场分布可能出现大的变动。在玻璃瓶输液时代,经过几年价格大战的洗礼,全国200多家大输液企业的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市场格局比较清晰,除了科伦和双鹤两大全国性巨头,其余企业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
而在大输液消费量巨大的广东、福建、广西等华南地区,此前则一直处于“销强产弱”状态。此次双鹤在广东布局,极有可能改变现有态势,引发局部地区的市场争夺。再加上软包装输液运输半径的延伸,必将吸引更多输液企业前来竞争,进而掀起热点市场的新一轮争夺战。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大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