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对于功能性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旺盛。我国中医药素有“药食同源”之说,在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列出了88种药食同源的中药名称。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品种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发展,正呈现出诱人魅力,“食疗市场”将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
由于过去保健品企业的过分夸大宣传,导致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现在情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消费者对保健品仍然持怀疑态度。而且,我国的消费群体相对比较保守,对于新的合成性的保健产品在使用时比较谨慎,这就给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品种在食疗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此外,由于我国有着数千年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的积淀,中药食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药食同源中药在食疗领域也便于宣传与推广。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药食同源产品主要以粉剂、茶剂与原药的形式存在,老百姓的消费以滋补养身为主。随着保健市场的日趋成熟,消费者更加青睐原生药材,并配之以常规食物,这种食疗方式尤其受到中老年消费者的喜爱。
药食同源产品作为食品类别,属于快速消费品范畴,所以,企业在产品包装、价格制定以及售后服务方面不能采用药品策略,而应注意突出其食疗特点。
首先,产品包装要突出实用、便捷,注重环保,而不宜采用华丽、高成本的包装,最好是以一次性包装的形式出现;其次,一般保健食品的价格空间比较大,药食同源产品的价格需要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中间取一个合理的消费价格,使之有利于做大产品规模,使销售上量;第三,在一般的食品店或者超市,基本没有消费服务,产品全靠消费者自行挑选,所以很多消费者购买产品是靠直觉,产品的销量只是依靠传统的产品影响力与日常快速消费的影响力拉动,而药食同源产品具有滋补保健功能,没有消费服务就没有办法让消费者了解产品,所以,对药食同源产品的营销还要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保健食品的一些做法;第四,对药食同源产品来说,口感好、保健功效明显非常重要,能够很快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如果加工工艺比较先进或者产品的外形比较独特,那么整体产品的形象就会提高很多,因此,做药食同源产品必须强化产品的加工工艺,精工细做,而不能像普通食品一样粗放加工。
笔者认为,企业在关注药食同源产品时,可以从消费者相对熟知的中药入手,比如三七、红花、百合等,大部分消费者对其作用已有所了解,接触到这样的产品时比较容易接受。
对于药食同源产品的销售,笔者认为,直销与连锁将成为未来药食同源产品的主打销售模式。因为直销能让消费者减少支出成本,连锁更能体现服务的价值。此外,还要从教育消费模式与引导消费模式入手,通过电子商务与实体产品展示结合起来,展开立体多方位的地面传播,从而形成一个“网格式销售模式”。
药食同源物品
相关链接
药食同源物品
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做出了具体规定。具体如下: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站编辑:大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