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
缺碘引发“粗脖根病”
20年后
本报讯(记者叶青)20年前,因缺碘引起的“粗脖根病”——甲状腺肿比较常见;如今,碘盐普及,人们不再缺碘,一些人却因过度进盐导致补碘过多,补出了本来少见的甲减病、甲状腺结节,引发了甲状腺疾病病种的重新排位。
甲状腺病种换位
7月14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韩萍介绍,门诊统计显示,内分泌科病种发生了改变,甲状腺肿已经非常少见,但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却开始增加。
根据门诊统计,甲状腺疾病占内分泌科病种的40%,其中,甲状腺结节占40%,排名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之后,甲状腺结节、甲减都在呈增多趋势。而过度补碘就是诱发因素之一。
补碘补出“甲减病”
27岁的小刘时常觉得怕冷、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表情迟纯、心率减慢、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及疲乏无力等。经诊断,小刘患上了甲减病。原来,小刘平时口重,喜好咸口食物,爱吃咸菜、酱菜等。“门诊中这样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过度补碘正是诱发甲减发生的一个因素。
有专家发现,如果孩子从小补充碘盐,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错过最佳发育期;当这样的孩子成人时,甲状腺功能便表现出低下状态。甲状腺结节,病因虽不明确,但可以肯定,与过度补充碘盐有一定关系。
链接:碘盐应该怎么吃?
专家提醒:坚持食用加碘盐,保证平均每天6g为宜。在烹调时需要注意,食用碘盐时不宜加太多醋,还要掌握好放盐时机,应在菜或食物快炒好时放入。
多吃海带、紫菜虽可以补碘,但是盲目大量食用也不可取。一些孕妇或婴幼儿在摄盐量较小时,可通过海带、鱼虾、紫菜进行膳食补碘,以保证健康需要。
信息来源:沈阳日报
本站编辑:魏雅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