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近日讨论糖尿病新药审批新设想,即要求药厂提供实验性降糖药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数据。而这一提议若通过,想必对许多大药厂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
看血糖,也看心脏
FDA最近召集专家专门开会讨论糖尿病新药审批的新设想:是否强制药厂完成糖尿病新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比如降糖药是否减少或至少不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发生的几率。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较大,但市场上似乎还没有一种糖尿病治疗药物被明确证明可以在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降低其发生心脏病的风险。相反,在某些降低血糖效果明显的药物中,有的甚至还可能增加心脏病发生的几率。比如葛兰素史克的文迪雅,该药在临床上降血糖效果很好,却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尽管结论还不确定,还是引起了FDA的高度关注。
7月5日,FDA顾问小组如期召开会议,详细讨论了降糖药是否应该从严审核的问题,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长期服用药物是否会增加服药者患心脏病的风险上。FDA的顾问小组在当天进行了投票,结果专家组成员以14:2的压倒性优势赞成这样的决议:要求药物制造商提供相关的临床数据,以证明实验性糖尿病治疗药物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一药物才可以批准上市。
如果FDA采纳顾问小组的意见,对药厂来讲是很不利的。业内人士称FDA可能会做出的这一决定将是“代价昂贵”的决定,因为想要证明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指数通常需要一个更大规模、更长周期、更多经费投入的人体临床试验,这比证明药物能有效控制血糖要复杂得多。
几家欢乐几家愁
如果FDA认同新的审查标准,想必会几家欢乐几家愁。阿斯利康和百时美施贵宝可能会首当其冲,因为这两家公司正计划提交其糖尿病药物Saxagliptin的NDA,目前正等待FDA的批准。相反,已经不受此新规影响并且受益多多的应该是默克公司,它的糖尿病药物Januvia已获得批准,而且在市场上卖得很好。Januvia与Saxagliptin属于同一类产品,而新规可能会让Saxagliptin上市推迟若干年。当然压力更大的可能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文迪雅,因为去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该药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因为这一发现以及媒体的广泛报道,使葛兰素公司去年卷入一场质疑和指责的风暴中。文迪雅的销售明显下降,部分机构和患者也开始起诉葛兰素史克,但该公司还是坚定地声称文迪雅是安全的。目前该药仍然在市场上销售,而其长期临床比较试验也正在进行当中,要等到2014年才能有最终结果。
药物审查的前提是安全,其次才是有效。怎么才算有效呢?按照传统,FDA主要基于药物的生物学指标来审查新药能否上市,比如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和通过相对短期的试验就可以证明的。同样,FDA主要通过控制血糖的能力及安全来批准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这种传统的评价审核方式去年开始便遭遇挑战和质疑,因为降糖效果好的药未必能够保护心脏,相反还可能会损害心脏。
FDA也对文迪雅作了调查分析,尽管有人建议需要对该药标签上添加警告甚至将其完全撤离市场,但最终还是得以保留上市,只是要求其添加额外警告标签,然后等待临床试验结果再作决定。FDA正是出于降糖药可能会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担心才展开上述讨论的。
尽管面对来自于消费者保护团体的种种压力,FDA的科学家们似乎对于这样的强制做法还是有所保留。他们在网上发文指出,目前没有任何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胰岛素)有证据表明可以降低发生心脏病的风险。他们同时还警告说,设置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门槛,有可能会加大临床试验的周期和负担,同时也会影响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FDA还面临来自国会的批评指责,国会议员已要求政府审计总署审查FDA批准文迪雅和Vytorin,后者是默克和先灵葆雅合作开发的降血脂药,尽管该复方药降低胆固醇作用明显,但在防止血管病变和预防心血管事件上并不优于低价仿制药。国会议员质疑FDA仅仅以生物学指标而非临床预后指标来批准新药。但工业界代表则认为使用生物学指标可以加快药物开发过程,而及时让药品上市毫无疑问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点评
谨慎从事是应该的
■丁萍
任何药物的临床评价都有其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指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以抗肿瘤药为例,过去FDA只要看其是否抑制瘤体增长或癌细胞扩散,以肿瘤是否缩小来判断药物是否有临床疗效,或药物是否在病人身上有所反应。由于已经上市的抗肿瘤药已经很多,现在对于抗肿瘤药临床评价指标的要求也更高了,多半要看药物治疗(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能否延长病人生命或使病人体内癌细胞基本消失(如白血病)。即便如此,FDA今年还是批准了阿瓦斯丁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该药并不会延长患者生命,算是近几年来被FDA批准的新药中的一个特例。
那么FDA对其他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药物的评审有什么新的要求呢?比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治疗用药,品种名目繁多,新药不少,老药更多,究竟哪个更好、更有效,哪个性价比高,有时还真不好判断。从间接指标判断,能降“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药物都应视为有效。如果在同等药效的前提下,哪个药副作用小、哪个药有更好的长期预后,哪个药就有竞争优势。如果在同等疗效和安全的前提下,哪个药便宜,哪个药的性价比就越高。多少年来,评价和审批降“三高症”的药物,都是根据这些间接的生物学或生理指标来判断的。对药物治疗的预后和长期疗效并没有明确要求,只是有的药厂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药物比其他药物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或优势,才会主动做药物对等的比较试验。
目前FDA正在考虑是否对糖尿病药物实施新的审核标准,也就是说,以前主要是看降低血糖效果的评审标准,要延伸到是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或至少不增加风险的长期预后结果。如此重要的变化,FDA当然心中也没底,需要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看法才能作决定。这就是FDA召集专家们开会商讨对策的背景及原因。
FDA近几年饱受媒体和民间舆论的指责,主要指向其没有在药品安全上起好监管作用,这次拿糖尿病药作为突破口,做些大胆的尝试,大方向自然没错。因为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他们本来就是心脏病的高发人群,谨慎从事是应该的。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秦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