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农民就医难、用药难一直是摆在各级监管部门面前的难题,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及繁重的日常监管任务也同样困扰着药监执法人员。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途径。
难题一
边远农村寻医问药难
应对:鼓励零售药店向边远农村延伸
近日,福建出台了《关于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人员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暂行规定》,允许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经系统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人员到边远山区、海岛渔村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而在新开办药店的审批过程中,药监部门鼓励零售药店的开办向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岛渔”地区延伸,有5家药品经营企业参加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今年新开办的12家药品批发企业、722家药店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面向农村的,许多农村群众不出门基本就能满足用药需求。
难题二
药品配送进乡入村难
应对:制订110万资金使用计划
福建省局积极构建“老少边岛渔”地区药品供应网络体系,制定了110万元资金使用计划,拟专项用于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补助和减免“老少边岛渔”地区延伸药品供应网点的企业人员培训和认证收费。同时,积极引导医药物流企业将药品配送至边远山区、海岛,该省还统一制发了“便民药柜”,将其配备到药品供应空白村,进一步促进“老少边岛渔”地区的药品供应。
截至6月底,29个资金由当地政府统一补助、药品由合法批发企业统一配送、质量由药监部门统一监管的“便民药柜”,在福建省沙县无医无药的偏远山村落户。目前,该省已设立“便民药柜”550多个。
难题三
药品日常监管难
应对:建立适时监控网络
一是制定了电子监管网试点方案,将连江、将乐和宁德的蕉城列为试点单位,待资金到位并实现软件对接后,预计9月底试运行并开展第一批21个县的推广工作。二是构筑“五个平台”,即构筑药品应急预警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抽验检测平台、实时监测平台、边界协作平台,借助“五个平台”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的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药械风险。三是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如厦门市成功研制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了对医疗器械流通的监管水平;漳州市运用CTBS远程接入技术,建立了药品批发企业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药品批发企业的实时动态监控。
难题四
基层医疗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应对:加强基层医疗设施改造
为扭转基层医疗机构药房药库老化、药械养护设备设施缺乏、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状况,福建省药监部门与卫生部门联手加快了基层医疗设施改造进程,以“安全用药”为核心,加大药房改造、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的投入力度。预计到2010年,将实现全省500所乡镇卫生院、64所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人才储备的升级换代,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明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据悉,2008~2010年,省级财政每年还将继续安排乡村医生政府津贴1715万元、乡村医生规范培训1000万元,设区市和县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医药空白村卫生所设施建设。通过这一措施,该省村卫生所的设施建设、乡村医生的待遇和诊疗技术将得到明显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用药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秦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