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30年医药风云之陕西样本:三秦闲草竞芳菲

30年医药风云之陕西样本:三秦闲草竞芳菲

  发布日期:2008/9/4 9:13:33

  相比长三角的一些省份,陕西算不上医药强省。来自陕西省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陕西5000万元规模以上的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过151.1亿元。对于陕西的医药工业状况,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药剂师丰雷如是评价:“陕西是国内医药企业的一个缩影,很有特点。”一方面,2007年进入中国制药工业(销售)百强榜的陕西企业有三家,个别企业的个别品种年销售额甚至超过5亿元,他们创造的医药行销模式被国内很多地方模仿和复制;而另一方面,这里的整体医药企业盈利水平仍然还不够高。

  继中国30年医药风云“江苏行”之后,近日《医药经济报》等10家媒体用4天时间集中走访了陕西境内数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冒尖企业高速成长

  西安杨森、利君集团、步长制药是陕西省的前三强,同时也是此次重点走访的3家企业。杨森的OTC行销模式、步长的专家营销模式和规范化承包模式以及利君的“利君沙”商业运作模式,业内耳熟能详,他们创造的一批年销售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销售额的单品,在业内也属营销典范。

  一方面,三家龙头企业在近几年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步长集团2007年利润增长幅度甚至高达109%,但另一方面,陕西省部分医药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化学药品已没有利润空间,市场占有率下降,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近两年被动进入调整期。而作为拥有丰富中草药资源的省份,陕西可谓“秦地无闲草”,但是这里的中成药企业还未形成整体规模优势,中药材的商业集中度也不高,仍处于等客户上门的状态。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约有医药企业280家,其中5000万元规模以上的医药企业有150家。2008年一季度,上规模医药企业中亏损企业约占总数的1/3,医药工业的增长幅度也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对此,丰雷表示,陕西省正积极筹备制定相关措施,以多种形式促进企业间的合资、合作,让先进企业带动落后企业,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规范化与大小无关

  在走访的多家企业中,西安杨森的生产车间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让人震撼的并不是生产车间的现代化程度,而是它在生产流程和各个相关细节的完美管理,这些正是部分国内企业所欠缺的。

  西安杨森工厂总监王春介绍说,车间的很多机器都是建厂初期购置的,一些新购置的自动化设备也有四五年的历史,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机器依然光亮如新,并且在正常运转。

  记者还留意到一些细节:车间内部通道十字路口处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半球形反光镜,以方便观察到其他方向的情况,避免撞车;涉及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入车间更衣、洗手等,均有标准的操作流程,并做出明显标识;每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都有机长日志,详尽记录该生产线每天各项指标的情况。王春表示,他们从建厂一开始就是这样操作的。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大型制药企业严格的管理源于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是国内企业不那么好复制的,事实上,国内企业甚至是民营小企业也有能力做到管理严格规范化。

  走访中有一家年销售额不足亿元的药企,生产车间规模也不大,但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极高——员工100多人,近年的人均产值超过70万元。“我们2002年就通过了GMP认证,2005年又通过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督署(MHRA)GMP认证,算是比较早进行认证的企业。”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小虎表示。

  对于企业的规划和发展,这家药企的想法非常实际:“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合作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产品品质和公司固有的人文理念基础之上。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以专利产品、医保产品为核心,中药、普药和OEM加工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并进一步打造为股东逐渐创造效益、流程优化的节约型企业。”

  而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医药企业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日常生产中使用的管理模式依然比较粗放,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和完备的管理理念。

  缺乏管理型/创新型人才

  企业要盈利、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走访中的企业人士纷纷表示,他们多数的利润来自本公司的特色产品。

  “我们不做基础的糖盐输液,所有输液产品均是治疗性的。”西安万隆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秋林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大输液产品毛利率在59%左右,这得益于万隆所拥有的一类新药“奎泰”等产品。

  记者观察到,陕西的许多药企都是以某一优势品种起家,例如步长的脑心通、西安利君的利君沙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秦回忆说,1991年,原西安制药厂经营陷入低谷,利菌沙的年销售额只有47万元;1992年以后,企业对该产品进行再开发,更名为利君沙,并成为率先在专业媒体上做广告的抗生素产品;1995年开始,利君沙销售额节节攀升,近几年的销售额都保持在5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在企业将拳头产品的优势和经验成功放大,进一步研发投入,进而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的情况,或由于不适应市场变化,致使优势产品在竞争中逐步失去优势。

  “我们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10%左右用于科研,但是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不过1亿元左右,对于目前新药研发的所需来说,实在是太少了。”胡小虎表示。

  对此,采访中的几家企业均表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人才。王春分析认为:“执行人才并不缺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不缺专业技术人才,缺的是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

  事实上,陕西各龙头企业近年来也积极在培养人才上发力。利君制药目前正致力于推进“白领深造”、“蓝领振兴”计划和

  “三个一”人才培养工程,为利君再造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步长集团设立的商学院,也是希望为公司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记者手记

  中国药企的三大迷思

  “中国医药30年风云会”已走进国内不同地区的几十家企业。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对于企业发展的必备元素,部分企业有着不知是宣传需要还是思想观念导致的偏颇。

  硬件设施

  最常见的是药企对先进生产设备的狂热追逐。国内企业在兴建新厂的时候,经常在生产线上大做文章,如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某某高科技的生产线等。实际上,硬件设备虽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管理才是整个质量体系的核心。诚然,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但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产品质量依然没有保证。不论是美国FDA还是欧盟的相关认证,国内很多企业在硬件设施上都能达标,但最终无法通过认证,更多的是因为管理上的缺陷。

  正如记者在西安某药企看到的,很多设备是多年前购置的,但正是严格的管理造就了高品质的产品。GMP的核心是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严格进行标准化操作,而不是说只要结果合格,不管过程怎样。

  上市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没有钱,就没法研发新产品,难以打造渠道,难于铺开市场……资金的来源有很多渠道,上市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国内药企所热衷的。

  诚然,上市后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知名度,增强竞争力,上市后的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企业现阶段是否真的需要上市?上市仅仅是为了募集资金吗?企业是不是已经想好了将募集的资金投向何处?企业是否对上市后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要知道,上市后由于种种原因退市的药企不是没有先例。在不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结果仍然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导致公司走弯路。

  人才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缺乏优秀的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目前,很多研发技术负责人只是按部就班地组织开展一般仿制药品的研发,不足以从技术上管理和把握药品研发的全过程;企业管理人员也只是上行下效地执行命令,不能整体把握市场,发现市场潜力,并对企业发展提出整体性战略。

  这的确是现实,但这类高端人才在任何时候都缺乏。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初级人才大量富余,那么,企业是否给予这些员工提升的机会呢?任何一家药企都难以培养出一毕业就具备很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级人才,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在工作中慢慢成长。

  另外,有了人才是否能够留住人才?在面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的时候,企业是否有足够包容的心态?很多时候,人才的缺乏不是因为缺人,而是不能有效地利用人才;不能留住人才,则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克拉霉素... 胶囊剂 宁夏 2022-03-24
柴连口服... 口服液 河北 2010-11-30
坤泰胶囊 胶囊剂 安徽 2019-10-08
碳酸钙片 片剂 湖北 低... 2018-05-31
麦味地黄... 口服液 上海 2010-08-24
五子衍宗... 软胶囊... 浙江 2017-02-21
养心定悸... 颗粒剂 河北 2022-02-25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