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三普药业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远东控股集团“拟研究决定可能涉及到三普药业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此公司股票自16日起停牌。此次涉及三普药业的重组是不是远东控股再次启动借壳计划?
三普药业证券事务部寇永仓回应称:“高管受到证监会公开谴责,12个月内不允许定向增发。距去年证监会谴责已过去一年,但没有接到任何重组的信息。”
寇永仓所指的“谴责”是去年4月份因未及时披露重大重组,上交所对远东控股以及三普药业董事长暨实际控制人蒋锡培予以的公开谴责。重组就此搁浅。
以三普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资产在远东控股的比重并不大。三普药业2007年年报显示,尽管公司营收也达1.76亿,但当年利润仅750余万元。
而创建于1990年的远东控股,总资产51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旗下最核心的资产是远东电缆有限公司以及一系列电缆产业链相关公司。三普药业位列核心业务,显得名不符实。
三普药业是青海最大的藏药生产基地。2001年之前,青海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青海省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三普药业39.5%和30%的股权。2001年9月及2002年11月,远东控股分别从两大股东处取得三普药业27%和26.25%的股权。远东控股后将三普药业23.3%股权转让给了“战略投资者”上海创璟,自己则保持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控股29.5%。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旨在将持股比例降低到30%之下,避免触及要约收购。业内都认可的一点是:三普药业仅是一个资本平台,目的是实现远东控股自身电缆资产整体上市。
三普药业转手之时,原大股东青海创业从1997年至2002年期间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至2004年底占资余额仍达1195.35万元。接盘这样的问题企业,足以说明远东控股对壳资源的渴望。
包括三普药业在内,远东控股集团共有三家全资子公司、两家控股公司、五家参股公司。集团企划宣传部部长杨其明对本报记者表示:“整体上市集团一直在努力,但仍无明确的方向。”
壳资源无法利用,2008年年初,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又向媒体透露,正筹备赴港IPO的计划。对此,杨承认集团赴港上市的想法由来已久,但至今无进展。
“有关部门调查之后,仍没有书面的文件下达。”杨的这一表态和市场反应不谋而合——三普药业离借壳尚远。
对此,杨其明表示:“现在股市的状况令借壳也无意义。又融不到资。”而远东控股今年初与美国CTC公司合资投产新材料技术的电缆项目,总投入约需13亿元,双方各占50%股权。远东控股一直希望从资本市场融资。
其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万里扬向记者表示:“现在不能确定有借壳的意向。”他称,原因是集团股东间尚未协调一致。
信息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站编辑:宋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