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童,接受外科开胸手术后,发现室间隔缺损处并未修补好,被紧急送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不是所有患儿都适合开胸手术。”该院心脏中心易岂建主任称,该院每年都会收治类似患儿。
据了解,4岁的彬彬(化名)是四川开江县人,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今年初,四川一医院为彬彬做了开胸心脏缺损修复手术,但术后症状并未好转,经医院检查发现,室间隔缺损处在缝合时没有缝好。“如果再手术,孩子又要挨一刀!”彬彬的父母拒绝医院再次手术,前往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求助。
“就孩子的病情而言,不该实施开胸手术,用几乎没有创伤的介入治疗手术最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易岂建主任称,根据彬彬的心脏室间缺损状况,可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术后的彬彬胸口不会留下长长的疤痕,其心脏也不会因被剖开而影响起搏功能。日前,心脏中心为彬彬实施了介入手术,成功封堵室间缺损。
“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医院每年都会接诊类似患儿!”易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幼儿心脏质地细嫩、微小等因素,开胸缝合手术时,易出现缝合不完全、缝合组织滑落等意外,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幼儿就等于白白地挨了一刀,不但给患儿留下难看的疤痕,其心脏也受到重创,重则损伤了心脏的起搏功能的生物电传输功能,患儿将永远靠起搏器生存。
据易主任介绍,介入治疗免除了开胸手术的痛苦和外科手术的并发症,除非小儿和缺乏配合的年长儿,均不需要全麻,该手术在直视下封堵、栓塞或扩张所用的器材,具有体外可控性,如果不适合可取出更换,因此成功率高、效果显著,能使患者迅速恢复学习和工作。
信息来源:重庆晚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