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世界精神卫生日:专家呼吁尽快建立自杀干预机制

世界精神卫生日:专家呼吁尽快建立自杀干预机制

  发布日期:2008/10/10 15:42:42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从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获悉,全国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年有28.7万人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但只有7%的自杀者在死前曾求助过心理医生。

  广深将试点自杀干预热线

  “在卫生部的推动下,广州、深圳准备开展试点,规范自杀干预电话热线,但全省目前还没有一条真正公益性质的自杀干预热线。”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说,精神卫生界多年来一直呼吁:尽快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自杀干预机制”,开设24小时预防自杀热线。

  贾福军介绍,在广东,每年有2万人自杀身亡,超过1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七成为抑郁症患者。据国外统计,七成人在自杀身亡前曾向心理医生求助,自杀是有预兆的。绝大多数自杀者在自杀之前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警告信号,如果忽略这些信号,或者对自杀者微弱的呼救不闻不问,就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实际发生 。“每位自杀者其实都有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真正果断想死就死的人极少,犹豫不决者居多,如果能够即时拨通精神科主诊医生或者知心朋友、亲人的电话求助,绝大多数人当次能放弃自杀。”

  青少年属于自杀高危人群

  贾福军指出,灾民、青少年、老年人和某些特殊高危职业者(如消防、救援人员)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北川县官员董玉飞近日自杀身亡就引起广泛关注。董玉飞具有灾民和基层干部双重身份,自从汶川大地震以来,一直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地参与救灾复产工作,同时又承受着亲人死亡的悲痛,精神状态从亢奋到焦虑到抑郁,最终自杀。贾福军表示,这是一个灾后心理干预不到位的个案。他提醒,灾后半年将是自杀率上升的又一个高峰期,此时应该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

  还有一类自杀的高危人群是应对挫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困难时期,因为身体发育太快,心理发育却滞后,此时开始迈入社会,对于各类挑战和压力还不能充分适应,并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扰,情绪波动大。

  优秀女生自杀家庭是根源

  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尹平在9月份开学以来,接诊了多例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其中,一名初二女生已经是两次服药自杀未遂,她的成绩非常优秀,却以“不愿意上学”为精神障碍的表现而求诊。深入了解证实,这名女生的父母感情非常复杂,她因为担心离开家里会发生意外,因此不愿意上学,并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很多有自杀念头和行为的学生,其精神障碍的根源并不在学习压力,而在复杂的家庭关系。”尹平说,随着离异、协议分居保留婚姻关系等复杂的家庭关系增多,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盐酸氮卓... 鼻喷剂 河北 2010-11-30
阿莫西林... 胶囊剂 江西 2017-09-11
复方雷尼... 颗粒剂... 福建 2016-03-09
盐酸地尔... 缓释胶... 江西 2017-09-11
复方海蛇... 胶囊剂 贵州 非... 2018-06-22
杀菌止痒 洗剂 陕西 非... 2017-02-17
护肝布祖... 颗粒剂 广西 非... 2022-04-0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