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北京讯 记者日前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医疗服务效能院长高层论坛”上获悉,由中国医院协会领衔承担,历时8年的“16家三级甲等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调查报告”日前完成。调查显示,在各大医院门急诊患者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各家医院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专家表示,患者住院天数下降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住院难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悉,此调查报告涉及浙江、江苏、四川、广州、上海、北京等16家大型综合医院,问卷调查2956人。调查报告显示,2000~2007年,16家医院门、急诊患者及出院患者数量7年来持续增长。门诊患者总量由1800万人到2800万人,增长51.35%;急诊患者由210万人增加到320万人,增长48.7%;出院人数由37万人增加到76万人,增长102.36%。此外,人均工作量医务人员增加48.13%,护士增加24.14%。中高级医生承担的手术量,门诊增加41.5%,住院增加67.34%。与此同时,16家医院总体平均住院日从2000年的16.2天下降到2007年的12.0天,平均下降4.2天,其中,2005年成为下降的拐点。16家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显著低于GDP的增长幅度,8个单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均有下降。特别是16家医院药费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52.04%下降到2007年的44.71%。以药养医的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吉善介绍,平均住院日的缩短,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如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及应用与降低住院天数密切相关。此次调查显示,普外科2000年腹腔镜手术比率为12.6%,到2007年上升到15.8%,平均住院日从15.18天下降到11.54天;泌尿外科2000年腹腔镜手术比率为15.98%,2007年上升到23.32%,平均住院日从18.97天下降到14.18天;妇科2000年腹腔镜手术比率为12.53%,2007年上升为30.35%,平均住院日从9.95天下降到7.59天。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表示,此次调查结果揭示,要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首先要从减轻大医院的门诊压力入手,建立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进社区,康复在社区。其次要改革原有的用人体制,保持队伍的稳定。曹荣桂还建议社保部门报销住院患者门诊检查费用,并鼓励住院患者在入院前完成必要的检查,以减少医院的无效住院日,允许报销部分病种(如糖尿病、肿瘤疾病的后续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等)的门诊治疗和检查费用,以减少政府不必要的住院医疗费用开支。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