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第二批项目申报目前已经截止,审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申报企业均在紧张焦灼的等待之中。恰逢此时,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召开,关于重大新药创制的议题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新药创制要“五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桑国卫在题为《我国医药重大创新的设想与实施》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新药创制的需求迫切,条件成熟,新药创制要“早启动、早投入、早加强、早产出、早受益”。
桑国卫指出,我国正在实施的新药创制计划主要是立足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两大重大需求,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有力保障人民健康。
药物创新首先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和医疗需求。新药创制计划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及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跨越式发展,实现药物强国梦。
据悉,这次新药创制计划的目标分三个阶段实现,2008~2010年是创新转型阶段,基本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2011~2015年是快速增长阶段,新药研发的主要技术规范与国际接轨,研发水平明显提高;第三阶段是2016~2020年,这个时期要实现跨越发展,新药开发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接近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期间重要的任务有五个,即“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和“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专题。
专项扶持 公平择优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国务院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下称“专项”),目前,已进入第二批的申报审批过程。第二批课题是该专项“十一五”计划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内未启动的部分。具体包括:全部启动“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部分启动“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3个项目。至此,本专项“十一五”计划内容已全面启动实施。
据相关专家介绍,本批课题将采取“公布指南、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选择”的方式组织实施。
记者从现场企业代表的言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于自己企业申报的项目满怀信心。一位排名国内前10强的药企老总表示,其目前在研产品包含老年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抗生素、麻醉药等8个系列,涉及生物技术、手性合成、脂质体等多个领域,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近4亿元人民币。政策的扶持让其对新药研发更有信心。
多种战略实现差异化
桑国卫在报告中分析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决策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制造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企业要通过有效的整合资源,在产出新药的同时获得有关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形成企业的新药研发能力、新药制造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产品梯队,保持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因为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整合,而整合方式则是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战略规划所确定。
一位参会的企业代表表示,该公司引进了精益管理手段,进行生产运营系统的整合措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竞争力。亦有代表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实现产品线的转型和延伸。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魏雅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