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医院药师往来于各分会场之间,追逐医院药学发展新动向,学术研讨气氛十分热烈。
据记者观察,除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等热点话题继续受到与会代表们的关注,有关医院药学实践与发展、沟通与咨询等相关内容也引来医院药师们的广泛关注,显示出医院药学已经从实验室走近临床、走近医生、走近病人,医院药学的目光涉及更加开阔的领域,积极、务实不再是医院药师们的一种姿态,更是他们的一种行动。
聚焦之一
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大会期间,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显示,药物经济学不再是单纯学术界在推动,已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此前一度停滞的《中国药物经济学指南》制订工作在此背景下也得以重新启动。
如何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应运而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并不局限于医院药学领域,对于发展医药产业、理顺价格机制、制定医保目录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等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和作用。
对于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现状,解放军第306医院药学部吴久鸿指出,相对国际药物经济学研究现状,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尚有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角度和目的不清晰,国内研究多为从医疗机构和患者之个人角度考量,缺少从国家医疗保障和全社会宏观经济的层面考量;成本的权衡与确定涵盖范围不足,多数仅考虑直接医疗成本,忽略直接非医疗成本、间接成本、隐形成本和外部性成本,或只考虑差异成本;药物不良反应成本未纳入或同时在成本与产出中双重计算;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上,成本-效果研究比例过高,但效果指标并不能测量所有疾病治疗方案的产出,许多效果指标为中间效果指标,与病人最终健康效果不一定呈正相关;研究中未注意对最优方案的选择和劣势方案的剔除,没有必要对任何方案进行成本产出分析。另外,研究方法单一并缺乏不同部门(如医疗机构、学术机构、医药产业、政府部门及咨询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是国内研究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聚焦之二
医院药学实践与发展
为了使药学实践更加有效,新技术的使用是必要的。近年来,不少医院引进了现代高科技设备和信息网络技术,在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下,医院药师正由传统的配方发药向全面的药学服务转变。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胡晋红指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有序地实现医院药学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通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医院药学数字化建设进程;传感技术(如条码阅读器)的应用提高了医院药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整体应用将实现医院药学工作的自动化,为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提供了平台。
据胡晋红介绍,2007年初,长海医院购入了2台自动化的摆药设备并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调剂。该设备是一种进口的自动片(胶囊、丸)剂分包系统(下称摆药机),由几个可以摆放上百种储药盒的药柜和打印系统组成,能按照医嘱自动分药、打印、封装成单位剂量的口服药袋。
胡晋红通过研究发现,自动摆药机可以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增加安全性,避免污染;有利于药学服务开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水平。但胡晋红也发现,目前,自动摆药机并不能将所有的口服类药物进行自动摆药;进行机器摆药仍然需要大量准备工作,如剥药等;另外,自动摆药机仍然有可能发生摆药错误,如数据传输错误、碎片、漏包、机器故障等因素导致的摆药错误。
胡晋红认为,自动摆药机的应用是医院调剂自动化历程中的序幕,随着数字化医院目标的推进,更多配套的自动化调剂设备将不断引进和应用,新的调剂模式和药房管理的变革即将来临,医院药房管理者、药师需要为调剂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做好积极的准备。
胡晋红特别指出,应科学地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不能期望太高,毕竟只是一台机器、一件工具,其作用取决于开发者和使用者;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计算机自动化还无法代替;信息处理结果取决于药师;业务工作的准确性取决于药师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而不是信息技术决定了药学服务目标的实现。”
聚焦之三
医院药学沟通与咨询
医院药学主要管什么?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张淑慧说,医院药学应管理药物进入医院的所有环节及流程,凡是涉及“药”就应属医院药学来管。然而,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涉及多层面多环节,要想把事情做好,管理重要,沟通更重要。
张淑慧算了算,医院药学部门需要沟通的部门及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管理等部门,患者及其家属,院内外领导,卫生部门、药监部门、药检部门、物价部门、药品招标部门、行风纪检部门、审计监察部门、省市药学会(学术活动)、省市科技部门(报奖、立项)、药品供应商及生产企业代表、省市医鉴定部门、媒体监督等等。以上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协调不好,医院的工作就会受影响甚至损失。
长海医院药学部杨樟卫指出,目前医院药学部门与其他方面之间产生的分歧,90%以上缘于沟通不善,应扩大医院药学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公众接触的机会,增强他们对药学服务技术的认同。杨樟卫说,“微笑服务不等于优质服务”,“微笑服务”的积极态度不可缺少,服务的质量与价值更要跟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张晓乐提出,纠纷与投诉是药学服务中的危机事件,需要及时处理;“正确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可以改善我们的服务,增进患者对我们的信任。”
张晓乐在对以往药患纠纷以及患者对药学部门投诉事件的分析中发现,因对药师服务态度不满引发的纠纷和投诉高达55%,因药品质量或数量问题引发的纠纷和投诉约30%,因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价格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和投诉约15%,因用药错误引发的纠纷和投诉仅占极少部分。
张晓乐说,对于投诉患者的理性要求,如“认真地对待我、尊重我”、“赔偿或补偿我、让侵犯了我权益的人得到惩处和惩罚”、“给我道歉,消除问题不让它再发生”、“听取我的意见”,可以进行服务补救性措施,如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处理被投诉员工(证明责任归属以后);给予适当赔偿或补偿;完善服务规范;加强沟通,移情思考;鼓励抱怨、投诉的患者;服务跟踪。
张晓乐还提出纠纷与投诉处理的“四要”与“四不要”。“四要”是要礼貌地对待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要体恤、同情患者,有理也要让三分;要有权威性;要表达诚心和善意,宽松处理纠纷。“四不要”就是不要在现场就地处理;不要脱离主题和现场环境谈问题;不要情感用事和轻易下判断;不要推诿责任,更不随意承诺。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魏雅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