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名大学生走上街头,为患重病的家庭贫困同学进行募捐义演,引起社会关注。不过这种情况将来不会在我省重演了。记者昨日从省劳动部门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已下发《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内各类高校有望本月内就纳入当地居民医保。权威医保专家说,这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具有“跨越性”意义。大学生医保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大学生普通疾病治疗水平较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虽然不断扩大,但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医疗保障体制自1953年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加上医药价格的不断上涨,“看病贵”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普通疾病治疗水平较低,一旦学生患重病,就会面临家庭致贫、学校和社会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
如广州某高校一年内就出现13名身患重病的大学生,医疗费用都达到10万元左右,而政府给学校的全部医疗拨款不到100万元。一个重病学生就会花光全年级学生的医疗费用,绝大部分大学生却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因此,高校医疗保障已经成为一条十分脆弱的链条。
据悉,此前广州的居民医保已经明确,其范围包括广州区域内的各类高校。然而,由于财政补贴如何落实等问题,广州大学等市属高校已纳入,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省部属高校却一直未纳入,有关部门也不断接到学生和家长要求早日纳入的呼声。
省内高校11月纳入当地居民医保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已正式下发《指导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和财政部还联合召开会议贯彻部署。意见明确: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应标准执行。要求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按照当地学生参保的政府补助标准安排补助,中央财政对地方所属高校学生参保按照现行城镇居民参保补助办法安排补助。
广州权威医保专家表示,这实现了两方面突破,一是过去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将纳入社会保险式的医疗体系中;二是目前广东省大学生的医疗补助标准是60元/年,按《指导意见》,广州地区高校将提高到80元/年。这样,原来制约中大、华工等高校参加广州居民医保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据悉,按照有关方面的要求,广东省内高校将可望11月纳入当地居民医保。其中,广州地区的大学生初步估算约有20多万。
大学生医保具“跨越性”意义
“这对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将是跨越性的”。有关专家说。他认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本人没有雇主,也没有工资收入,政府有必要承担大学生医疗保险主要的缴费责任。政府将在原有公费医疗制度中按照人头进行的财政拨款,转变成医疗保险基金。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质人力资源,国家理应作为雇主为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当然,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责任分担是其基本的原则之一,因此个人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大学生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后,也应参与缴费。
广州权威医保专家分析,目前部分公办高校学生有年人均60元补助的“公费医疗”,由于统筹范围往往只是一所学校,费用不足,有些只能保证门诊平均10元/次的标准,还常常出现学生有重大疾病需要发动师生捐款的情况。参加居民医保后,由于实行社保式的大范围统筹,不仅分散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待遇水平也“水涨船高”。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