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郊区40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已经完成,加上前年和去年先期完成的700所,连续三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的100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部竣工,为农民“小病不出村”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悉,本市余下的700多所村卫生室也将于明年完成改建。这是记者近日从市卫生局获悉的。
这两天,崇明县城桥镇鳌山村的村医老周特别高兴。就在旧的卫生室不远处,一座标准化配置的中心村卫生室已经装修一新。老周说,现在村医纳入了镇保,每月还有基本工资和奖金,为农民服务安心多了。旧卫生室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造的,一幢瓦房面积仅30多平方米,只有诊疗室、药房和注射室,医疗办公设备都已陈旧,所以尽管有点恋恋不舍,但老周还是对“乔迁”迫不及待:“药品装箱,整理各种标志,制作宣传栏,事情多着呢。”
记者看到,新改建完成的鳌山村卫生室,门楣上悬挂着全市统一制作的卫生室标牌———“蓝天白云和金黄的油菜花”,远远望去格外亲切。进门处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室内面积达140平方米,除了门厅,还有诊疗室、药房(药柜)、健康教育室、康复室、治疗室、注射室和信息管理室等6间屋子,按照标准化配置的诊疗、消毒灭菌、急救、药品贮存、上门服务设备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都安装了空调、配置了电脑,健康教育室内摆着崭新的电视机和VCD机,康复室还铺了地毯。
市卫生局基层处负责人介绍,卫生室由村里提供房屋,市、县、镇三级分别投入5万元进行标准化改建。目前除了已经完成1000所市级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各区县也把改建纳入了区县实事项目,现在已经改造了300所,余下的400余所卫生室明年底将全部改造完成。
除了良好的就医环境,村卫生室还实施了多项惠民新政策,引导农民就近治疗。长兴村村医老倪说,去年8月,村卫生室减免了诊查费;今年10月起,150种基本药物又实行“零差率”,以实际进价收费,不再加价15%,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就诊负担。崇明县卫生局局长彭桂芳介绍,崇明县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99.8%,五保户、残疾人全部参保,人均筹资水平从2005年的133元上升到今年的316元。参加“新农合”后,到村卫生室看病的报销比例,分别比社区和县级医院高10%和20%。目前全县已经推开“镇村一体化”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派全科医生到村卫生室,缓解村医数量不足,提高诊疗水平。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