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给中国医药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指出了其中的四点机遇:
1、促使企业转型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受到了打击,有的企业已经逆流而上,抓住机会发展,今年的业绩远远好于去年。国家一直在提倡企业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金融危机则提供了压力和动力,促使中国药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竞争,而不是单靠压价取胜,这为今后的行业发展打下基础。比如浙江医保公司,产品正在由原料药向西药制剂、医疗器械等多种类扩展。
2、扩大进口业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口订单减少,可以加大进口业务。随着医改的深入,“新农合”政策的推行,国家正在加强对社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资,国内医药市场将会扩大,进出口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引进一些好的品种,将进口业务做大、做好。
3、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带来机会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很低,真正的跨国企业一家没有,而现在是一个较好的时机。中国药企可以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慎重地收购一些国外的药企。事实上,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很多叫得响的药品,医药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可以收购一些有技术、有好产品的企业,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我们不主张收购销售网络,虽然印度已经收购了国外的一些药店,但是他们有好的产品,而中国企业则不同,还需要等一等。
4、促使医药行业洗牌
事实上,即使今年西药原料药出口增长37.7%,这一增长也主要是由于价格上涨引起的,而不是订单的增加。现在原料药产量正在减少,价格也在下调,企业的利润也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企业有外贸业绩的有1万多家,而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则只有400家。金融危机的到来会促使一些中小型药企被淘汰,促进整个行业的洗牌。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