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葛兰素史克寻找平衡 关闭英国Dartford工厂

葛兰素史克寻找平衡 关闭英国Dartford工厂

  发布日期:2008/11/28 9:40:33

  全球金融危机中,和很多其他跨国公司一样,葛兰素史克(NYSE: GSK)也加大了中国的投资力度。

  11月21日,葛兰素史克与深圳海王英特龙公司(8329.HK)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合资疫苗生产企业,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7,833万美元,葛兰素史克以现金出资3,133万美元,占40%股权。海王英特龙是海王生物(000078)的控股子公司。

  然而,葛兰素史克在欧美的策略却恰恰相反。就在此前的11月13日,这家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宣布准备于2013年关闭位于英国Dartford的生产基地。11初,GSK刚刚宣布重组其在美国的业务,将两个美国总部削减为一个,并裁员1000人。

  关闭英国Dartford工厂

  11月15日,葛兰素史克总部邮件回复本报记者,证实了将关闭Dartford生产基地一事。

  公司方面解释说,在Dartford生产的大部分药品将在一年内失去专利保护,并面临来自仿制药的竞争,预计需求量会在专利过期前大幅下降。“Dartford的现有生产水平预计不能用相同水平的新业务代替,使这个工厂的利用率降低到无法承担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GSK决定关闭这间工厂,把剩余产能转到其他工厂。预计在未来的四年中减少约620个在Dartford的职位,并于2013年结束运作。

  Dartford的工厂总监JoeFoley表示:“GSK很遗憾这个决定将要影响到员工和当地社群,这个决定并不表示Dartford的员工们不够专业和努力,而是制药工业激烈的竞争环境所导致的。”

  Dartford生产的药品中,销量最大的两种是治疗癫痫症的Lamictal及治疗疱疹的Valtrex,这两种药物合计产量占到该基地总产量的60%。今年7月Lamictal专利到期,开始面对仿制药的竞争,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Lamictal销售额大跌59%。同样遭遇专利到期的药物中,抗抑郁剂Wellburtin销售额减少67%;心脏病药物CoregIR销售额锐减93%。而Valtrex的专利权也将于2009年底到期,彼时销量的大幅缩减几乎无法回避。

  事实上,专利到期和仿制药的竞争是创新型药企面临的最大挑战。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2008年药品销售量估计只有4%到5%的增幅,这是自1963年以来的最低值,而仿制药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攀升,将由2003年占处方药销售的50%上升到2008年预计的66.7%。此消彼长,仿制药吞噬了专利品牌药的成长空间和利润。

  在仿制药的凌厉攻势下,全球多数大型制药公司的股价在过去几年中普遍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多个专利药保护到期出现的仿制药竞争,而新产品短缺或开发滞后,来不及填补产品链空缺及企业发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GSK的明星药品文迪雅遭遇的安全危机也重挫了公司业绩。口服降糖药文迪雅(Avandia)由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关安全问题文章的负面影响,继二季度销售额锐减43%之后,三季度再度下滑23%。尽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7月做出决定保留文迪雅在美销售,但仍然无法消除其负面影响。

  受到种种不利消息的影响,今年上半年GSK的制药业务销售收入与利润均出现负增长。10月22日公布的GSK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盈利较去年同期下降21.5%,每股收益下降了9%。今年1至9月份,该公司盈利下降了5%。报告中称是仿制药的竞争导致其销售增长缓慢,另外,该公司推出的成本削减措施也对盈利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多数分析家们都认为2008年这个制药“巨无霸”很有可能以单位数的负增长率收报制药业务的全年业绩。在这份财报出炉后,其股价在伦敦应声下跌1.3%。在过去12个月当中,该公司股票累计损失10%左右。

  裁员、业务重组

  在宣布关闭英国工厂的决定时,GSK方面表示,该决定也是葛兰素史克正在进行的集团运营审查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我们未来环境的要求,支持GSK的前两项战略重点,我们显然必须创造一个新的运作模式,简化我们的组织架构。”安伟杰在回复中表示。

  事实上,从各项削减人员到关闭工厂的决定中,GSK已经试图提高运作的效率,包括进一步改进GSK的销售模式和制造模式。公司内部已经开始了一个项目,实质性地节省运作资本。安伟杰指出,这些行动是GSK正在进行的重组计划的一个补充。

  GSK重组其美国业务,就是基于此逻辑。11初,GSK在美国销售队伍中裁员1000人,并将两个美国总部削减为一个。

  “我们正在以特殊的方式提高GSK的效率。传统上,我们把重点放在节省各业务部门的开支上。现在,我们还在采用一种扁平管理的方法,通过跨业务部门的运作、简化架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节约成本。”安伟杰表示,变革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三季度葛兰素史克全球业绩下滑,但中国市场成为幸免裁员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受GSK保护的市场,GSK的其他市场正在裁员,但中国却是允许加码投资的新兴市场之一。”GSK大中华区总裁黄秀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市场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最小,在中国的投资还会继续,员工编制也在扩展中。

  事实上,向新兴市场加大投资正成为葛兰素史克摆脱困境的重要战略之一。由原先以向发达国家销售处方药物为主的盈利模式改为向外部市场扩展,GSK力求挖掘各项业务的地区潜力,特别是新兴市场的经济潜力。

  刚上任不久的公司新任CEO安伟杰在刚接过帅印之初就对外界宣布将新兴市场作为一大重点发展要务,率先成立了一个新兴市场的专门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准予其“立刻优先行动”,着重在中巴印俄等新兴市场进行市场开拓。

  公司预测,2020年之前GSK在新兴市场的销售年平均增长有望达到13%,这一数字将是欧美市场的3倍左右。为了向这个市场投放更多价廉物美的品牌药物,GSK在今年7月宣布与南非最大的非专利药生产商阿斯潘(Aspen)药厂形成战略联盟关系,进入品牌仿制药领域。2010年后将在新市场销售该药厂提供的各种非专利品牌产品。安伟杰称,通过谈判,葛兰素史克将获得在非洲以外市场销售Aspen旗下1200种仿制药并分享利润的优先权。

  此外,印度StridesArcolab公司下属的一个合资企业也进入了GSK的眼帘,双方最终达成了一个供货协定,大大丰富了GSK在新兴市场的产品资源库。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仿制药领域是GSK“不屑”进入的一块。2005年,GSK曾将旗下的仿制药业务出售。当时,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剥离非核心业务,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但经历了仿制药的正面冲击后,GSK开始重新审视当初的决策。毕竟,在新兴市场,低价的品牌仿制药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如果我们进入印度,但产品价格是天价,人家都买不起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在中国也一样,我们要找到适合中国人、能够在中国市场受欢迎的产品。新兴市场部门可以挑战公司对于产品、定价的一些假设,甚至对于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公司的架构也是有帮助的。这样葛兰素史克才能更快地适应当地的情况,快速开拓市场。”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安伟杰如是表示。

  他还强调,建立一个新兴市场部门,就是要确保公司对于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这些新兴市场有足够的重视,并且为这些市场建立合适的战略,而不是说把美国的战略进行一些调整,然后把它搬到中国来。

  肿瘤和疫苗领域的契机

  除此之外,安伟杰还为公司开出了一张利润来源多元化和引入外部研发的药方。他说,虽然未来的医疗环境出现了“挑战”,但是对于“抓住机遇”并找到开创价值之路的制药公司来说,也存在着“重大的机遇”。三季报中,公司称,疫苗及其他消费保健产品的销售增长以及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出色表现弥补了仿制药竞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008年,GSK将有5个药品陆续遭遇仿制药挑战,销售额正在逐渐降低,但其希望借助增加像疫苗及癌症治疗药物等新领域的收入以弥补老产品的损失。

  “制药业在未来的几年中将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史无前例的多种产品失去了专利保护。支付者们将会寻求更具有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从而加速了患者需要更新更好的药品。”

  15日,葛兰素史克的CEO安伟杰在答复本报记者的邮件中表示。

  种种压力之下,这位今年5月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任CEO,希望带领这家全球医药巨头走上关键的“变革”之路。近日在一次面对投资人的演讲中,安伟杰提出了新的战略重点,把目标定在提高增长、降低风险和改善GSK的长期经济效益。

  “这些新的战略重点将使GSK成为一家在医疗保健业务与低风险之间保持平衡的公司,”安伟杰说,“这也让我们把投资更严谨地分配到我们各个不同的业务领域。”

  在他的规划下,GSK将以小分子制药业务为核心,寻求销售的进一步增长,新的投资将放在增长迅速的领域,如疫苗和消费保健品,和新的增长领域,如生物制药。小分子化学药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专利一过期,销售即大幅度下滑,而大分子生物药、抗体和疫苗等生物技术产品则不然。

  在他看来,一家公司把希望寄托在极个别重磅药产品身上就像“大海捞针”一样不切实际,过分依赖重磅药会使企业在遭遇一些突发事件(比如仿制药公司的法律诉讼或政策法规改变)时变得异常脆弱,比如文迪雅事件。他希望研发人员开发更多有潜力的药品(无论其市场规模如何),建立可靠的产品线,让研发队伍像一支反应敏捷的舰队,而不是两三艘容易受攻击的战舰。

  而且,随着预防医学和自我保健品的全球增长趋势,GSK旗下的疫苗和消费品医疗保健品业务也迎来了更多的市场契机。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公司还在寻求与外部研发伙伴真正地增加协作。

  “外部的研发力量让GSK能够捕捉到科学的多元化,在药物开发的费用和风险上取得平衡。我们相信GSK未来50%以上的新药研发会来自外面的公司。”安伟杰说。


信息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站编辑:宋文花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双金连合... 合剂(... 黑龙江 非... 2018-11-05
奥氮平片 浙江 2022-07-01
萘普生缓... 缓释胶... 江西 2017-11-06
盐酸多塞... 乳膏剂 福建 2016-03-09
阿卡波糖... 胶囊剂 吉林 2019-12-19
谷氨酸钠... 注射液 山东 2019-07-06
注射用顺... 冻干粉... 河北 基... 2017-12-1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