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日),北京市卫生局表示,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北京参保的常住居民看病,全部实行社区首诊。目前该制度仅在25万参加“一老”医保的老人中试行:老人们看病必须先到居住地所辖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若病情需要,凭社区医生开具的转诊单,可以转往医院诊治;直接去大医院看病,医保将不予报销。
北京市卫生局正在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制订社区首诊制的实行细则。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梁万年介绍,实施细则将在明年年内出台实施。而社区首诊制度运行的试点工作,已确定北京25万无职工医保,在去年参加社会统筹的大病医疗保障的城镇老人。
根据试点细则,这些老人看急诊时可以直接到大医院,但是平诊则必须先到社区医院就诊,没有社区医院转诊单而直接去大医院就诊的,医药费将不予报销。
为争取医保政策,推进社区首诊,市卫生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调,将参保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由2006年的50%调整为2007年的60%,又提高到今年的70%。
举措
“四个一批”提高社区医术
据卫生部门了解,人们看病扎堆大医院,关键原因是对社区医生的医术和服务质量仍有疑虑。针对现状,市卫生局最近两年开展了“四个一批”工作,即下来一批大医院的临床科室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回来一批返聘退休专家到社区服务,培养一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来一批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今年共有19283人次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到城八区1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对口支援;平均每月有750至800名退休高级专家在社区工作;共招收了1900余名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工作。
信息来源:新京报
本站编辑:宋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