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违法量居前五位的广告分别是人用药品、医疗服务、卫生洗涤用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5月4日,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公布近期监测报告,结果显示,一些研究所、治疗指导中心等非医疗机构发布药品、医疗服务类广告的现象持续发生,工商部门提示将对其加强审查。
统计显示,自2008年8月至今,非医疗机构发布药品、医疗服务类广告的现象持续发生,平均涉嫌违法率达到24.64%,居涉嫌违法率排名的第二位。非医疗机构主要是指一些研究所、治疗指导中心或企业,介绍对某种疾病的医疗方法,进而推销某种药品等,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销售或引导销售。这类广告大多使用不科学的夸张性语言,并未在发布前到相关部门申请广告审批。工商部门表示,消费者患病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轻信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宣传。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本站编辑: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