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新药研发融资难题待破

新药研发融资难题待破

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日期:2009/6/8 16:32:21

  5月21日下午,在距离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中心区域15分钟车程的龙东商务酒店,上海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生科技)的重组人纽兰格林中澳临床Ⅱ期研究结果正式对外发布。这个三年前就曾因资金困难被媒体关注的药物,临床Ⅱ期研究结果令人满意。不过,研究结果并没有成为发布会上最受关注的话题,原创药研发过程中遭遇的资金难题被泽生科技的总经理周明东一再强调。

  2个新药的故事

  据周明东介绍,重组人纽兰格林项目已经先后融资2亿多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亿多元创投公司的股权投资和私人资金,另外从国家“863”计划、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首批项目获得资金共约1亿元人民币。而早在3年前,就有媒体关注过重组人纽兰格林,从彼时起周明东就不断提及融资困难的问题。

  “距离全球上市的目标还差4~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缺口,”周明东表示。据初步估算,在国内上市还需要1亿元左右的资金,尽管泽生科技被FDA允许跳过I期临床研究,直接进入临床Ⅱ期研究,但这还需要至少1亿元。“自己募集资金来做这些工作,或者与跨国企业,例如像强生这样的公司合作,两种方式我们都会考虑。”

  无独有偶,今年3月拿到一类新药证书的“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项目在数年的研发路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这个在2006年1月就完成了国内临床研究的新药项目,历时10年,投资近亿元。该项目负责人、威尔曼药业研发总监王霆博士告诉记者,这些年研发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投入的资金全靠企业“以药养药”,“威尔曼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针对耐药型致病菌治疗药物——复方抗生素的开发领域,从仿制国外药品入手,先是做了7个同类型的仿制药物,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流行病学趋势和著名科研院所力量,连续做了10个创新药物,目前全部拿到临床批件,2个已经上市。”

  筹资路径

  对于重组人纽兰格林,周明东表示,他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支持。那么,在完成国际临床Ⅱ期研究后,可通过到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获取临床Ⅲ期研究的资金,从而在不丧失中国自主性的同时完成国际临床研究,获得全球知识产权。要么,就只能卖给外企。目前来看没有其他更好的筹资方式。对于是否曾与一些具有投资实力的国内企业接洽过的问题,周明东回答:“我们在积极联系。但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让大量创新药物在中国开发并走向世界的水平,还需要努力。我们相信未来这个情况会改善。”

  在资金问题上,王霆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创新药物的开发不应该缺钱。一方面是制药企业、医药商业企业等行业内自有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产业政策,投入也相当大。“当然,在新药研发的早期,的确需要具有慧眼的‘天使投资人’,依靠对人的信任投入第一笔经费启动,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真正好的项目是能够吸引到大量资金的。”

  实际上,近期针对生物医药的各类资金支持项目并不鲜见。今年一季度,张江药谷就有两个生物医药基金成立。近日通过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也为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11个科技重大专项带来了资金“甘露”。

  引导机制缺失

  与产业环节相对丰富的融资模式相比,创新环节的融资模式似乎有些相形见绌。由于资本的趋利本性,鲜有资金愿意注入风险大、受益不确定的药物创新环节,这也是为什么周明东会遇到筹资难问题的原因之一。

  “创新药物开发的常规流程,是从前期药物发现阶段的基础研究到后期的药物应用开发。我认为,基础研究阶段,应该由政府出资,以大学及科研院所为主要承担者,后期的应用基础研究,应该由企业和大学共同完成,这部分应该由企业出资。再后来的新药临床前研究,就应该是完全的商业化运作,由包括各路产业资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的投入。”针对创新环节的融资难问题,王霆认为,现在政府的资金不仅在新药研究的发现阶段进行投入,在临床前研究也投入,甚至到药物临床研究阶段也有投入,这是不合适的。其实,新药到了临床研究阶段应该完全是公司行为,理应由社会投入。科研院所应该专注做源头创新,有开发前景的项目就要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投入人员和资金,这样不仅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而且正是社会分工、高效合作、利益共享的表现。

  并不是没有资金注入医药产业,然而诸多创新药依然举步维艰。“乳汁都扎堆喂给了能走会跳的幼儿,嗷嗷待哺的却是那些婴儿。怎么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人,需要建立恰当的引导机制。”业内专家指出,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发挥作用。

  而现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的张江新药孵化平台或许可作参考。在这种VIC(VC+新药发明者(IPC)+CRO)模式中,张江集团是重要推手。此前,中小企业单独完成从新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VIC模式提供了可能。目前,一家海归创业企业的抗癌药物已经成为首个受益者,该项目的初期研究已经完成,后续非核心研发环节将由CRO负责,年内有望开展临床前研究。而第三方定期公布研发进展和相关研究数据,使得资金能准确地判断药物研发进展,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继续投资。

  (编辑 魏雅荣)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八宝丹胶... 胶囊剂 广西 2016-11-10
那他霉素... 滴眼剂 江苏 2018-03-02
海马强肾... 上海 2022-08-04
痛安注射... 注射液 广西 2016-11-11
复方伤痛... 胶囊剂 江苏 2018-05-04
枸橼酸氯... 素片 浙江 2021-08-30
健民咽喉... 片剂 陕西 2021-04-2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