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中消协专家提醒:病急不要乱投医 谨防医疗骗术

中消协专家提醒:病急不要乱投医 谨防医疗骗术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09/6/24 11:32:22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专电 花样迭出的赚钱手段,吹嘘神奇的治疗效果……违法医药广告骗术,让四处求医的消费者少了防备,有些消费者甚至还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些“专业指导”看病吃药,最终贻误病情。

  记者日前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2008年全国消费者协会系统受理医药类消费者投诉10897件,其中绝大部分为通过免费义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等途径购买药品,因轻信广告宣传中无效退款、包治或多少疗程后治愈等承诺而上当受骗,其中95%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找不到经营者。

  据了解,目前医药类广告存在的主要骗术有: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产品推介、新产品上市、医学教育等种种名义进行的所谓“公益活动”“免费义诊”“老年健康教育”“迎接хх召开”等各种形式活动推销药品,一旦消费者觉得疗效不好,没有达到预期宣传的效果时,很难找到经营者讨个说法。

  ——盗用或冒用军队或国家医疗科研单位名义,或冒用某知名医院的专家医师等行骗使消费者上当。

  ——利用包治百病的“祖传秘方”“宫廷秘方”,或自称是“历史上某名医的后代”的假中药配方,中药制剂等行骗、欺诈行为有所抬头。这些非法单位和个人抓住消费者对中药不了解的弱点,兜售普通中药或配方坑骗患者,谋取不义之财。

  ——非法行医、见利忘义、打着国外医疗或美容机构采取高额收费治疗疑难杂症或进行医疗美容、хх检测等坑骗消费者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屡屡发生。

  对此,中消协专家提醒消费者,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科学的手段检查病情,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

  同时,中消协专家表示,消费者切忌到非医疗机构或没有医疗卫生部门批准手续的研究所、健康咨询检测机构等就医,以免造成人身财产伤害。消费者要做好自我保护,注意保留证据,包括宣传广告、书面承诺或协议、产品说明、收费凭证等等,一旦发现上当或权益受损,及时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编辑 魏雅荣)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硝酸益康... 外用喷... 黑龙江 2017-05-05
注射用盐... 粉针剂 贵州 非... 2011-12-09
寒喘祖帕... 颗粒剂 福建 2016-02-18
精蛋白生... 注射液 江西 2017-08-30
蜜炼川贝... 煎膏剂 贵州 基... 2018-09-10
脂必泰胶... 普通胶... 湖南 非... 2015-04-15
顽癣敌软... 软膏剂 甘肃 非... 2021-03-22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