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日趋边缘化 非典型药异军突起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日趋边缘化 非典型药异军突起

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日期:2009/7/16 17:30:40

  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新发病率在0.2%。~0.6%。。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的精神卫生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已高达6.55%。 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780万人。

  典型药异军突起

  根据最新版的《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而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这类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不会影响患者的意识和智能,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奇特行为等精神症状。根据2000世界精神病协会(WPA)提出的分类标准,抗精神病药物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临床上将前者一般称为典型精神病药物,后者为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传统药物)。

  典型精神病药物又称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其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分子生物学认为,多巴胺能系统有4条投射通路,其中阻断D2受体可以阻断中脑边缘和中脑皮质通路,从而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然而,长期阻断D2受体将导致椎体外系反应(EPS)和催乳素增高等严重不良反应,故典型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非典型精神病药物则不单纯阻滞多巴胺D2受体,根据作用靶点的区别,临床上常用的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一般分为多巴胺D2和5-HT2受体阻滞剂、选择性多巴胺D2/D3受体阻滞剂、多巴胺D2、5-HT1A受体部分激动和5-HT2A受体拮抗剂、多受体作用药4类药物

  典型药日趋边缘化

  抗精神病药物市场是全球第五大处方药市场。2008年,全球抗精神病药物销售总额超过160亿美元,不过由于近年来缺乏新品问世,故市场增长缓慢。但在国内,随着非典型精神病药物陆续上市,药品销售额呈现较高的增速,2008年全国十六大城市样本医院的抗精神病药物销售总额已达到2.98亿元,较2007年猛增69.8%,且2003~200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4.6%,增速位居各大用药类别前列。

  在1976年氯氮平在国内上市前,国内的抗精神病用药均为典型精神病药物,即使氯氮平作为第一只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上市,其较为严重的血液毒性依然限制了临床应用。利培酮的上市,成为了抗精神病药物发展的“分水岭”。随着1997年利培酮以及后来的数只非典型精神病药物进入国内临床,抗精神病药物市场呈现高速增长,而传统药物的市场份额则逐步萎缩。2000年,抗精神病药物中的典型精神病药物销售额占了45%,而2004年即下降到10%,到2008年则仅剩2.7%的份额,可见典型精神病药物使用已日趋边缘化。

  (编辑 魏雅荣)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外搽白灵... 酊剂 广西 2016-11-10
红核妇洁... 洗剂 贵州 低... 2018-07-06
痰热清胶... 胶囊剂 陕西 2021-12-30
清宣止该... 颗粒剂 天津 2022-05-31
羊藿三七... 胶囊剂 河北 2017-12-14
金银花口... 合剂 贵州 非... 2018-06-26
复方氨酚... 片剂 陕西 非... 2017-02-17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