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3日专电 记者从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获悉,亚洲和西方的乳腺癌存在流行病学和表型上的显著差别,流行病学上,我国有半数的乳腺癌患者是绝经前发病,而欧美的发病高峰在绝经后。
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主办,云集了1200余位海内外乳腺癌专家,是当前国内乳腺癌诊治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期间,中外学者就亚洲和西方乳腺癌存在的流行病学和表型上的显著差别以及针对这些差别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除了发病时期不同外,在表型上,我国女性雌激素受体阴性比例较高,达到约40%,而国外患者仅为30%左右。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绍,除了亚太地区乳腺癌的特征研究,论坛热点话题还包括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早期乳腺癌诊治。
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乃至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曲妥珠单抗(即HER2抗体)来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学者们就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规范应用。此外,只要达到早期诊断,就能大大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部分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被治愈。然而,由于我国的社区筛查和早期诊断不够普及,中晚期患者的比例依然相对较高,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乳腺癌的疗效。与会专家呼吁,要大力普及乳腺癌的普查工作,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重视每年一次的体检,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期最大程度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编辑 魏雅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