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301医院神经外科凌至培教授谈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301医院神经外科凌至培教授谈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09/10/16 9:35:00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下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

  凌至培:是这样的,通过外科手段治疗帕金森病已经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50年代,立体定向这个技术开始应运于人脑。立体定向技术应运最多的两个疾病:一种是帕金森病。另一种是精神病。

  一开始的方法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核团的毁损术。经过研究发现,脑部的一些结构,我们叫核团,是与帕金森病是有关的。在手术当中发现,通过治疗、破坏这些地方,对于帕金森病的一些症状,比如说手抖、僵直有改善的疗效。逐渐的就发展起来运用外科的方法来治疗帕金森病。“毁损”这个外科治疗方法也是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有三个主要的区域是对帕金森病有效的,分别是苍白球、丘脑、丘脑底核。这三个区域是运用外科治疗有效的区域。帕金森的发病机制与它们有关。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体是1968年,药物左旋多巴的发明和应用,对帕金森的主要症状:震颤、僵直、行走困难有明显的改善。这时外科手段就慢慢的进入了低谷。这个阶段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后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左旋多巴这个药物的副作用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因为副作用过大致使病人不能够继续服用,病人又开始寻求外科的方法治疗帕金森病。

  记者:在左旋多巴发明之前,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凌至培:在左旋多巴发明之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基本上使用外科方法,但当时的外科方法与现在也有所不同,不想现在基本确定了是脑部的哪几个点与帕金森病有关系。因此,当时治疗的代价很大,只是一些尝试性的方法,比如说病人手抖,就把病人皮层关系到手抖的地方切除掉,切掉之后发现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瘫痪了。这都是当时对帕金森病认识不深的结果。可以说,早期的外科方法,是以病人的瘫痪为代价,来治疗帕金森病。后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了“苍白球”,这个部位对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有作用。在一段时间内,主要针对“苍白球”做手术。这过程中,有一些手术确实改善了病人的症状,但是手抖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有趣的是,在六十年代初期,有一个病人手术后的效果特别好,后来这个病人因为其他原因死亡了。通过对他的尸检,医生发现,原来这个人的手术的位置不是当初预定的位置。换句话说,是一个失误,手术的位置错了。人们发现,这个人实际的手术位置是“丘脑”。从此,人们发现,“丘脑”这个位置对身体震颤的改善有特别好的效果。因此,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位置慢慢从“苍白球”移动到“丘脑”这个位置上来了。这些都是在68年以前发生的,68年后,刚才也讲过了,随着药物的发明,外科手段渐渐做得少了。    

  七十年代后,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耐受性越来越差。医生又开始通过外科方法寻求治疗帕金森病。由于早期定位的技术还不够发达,并且是毁损的、会出现由于定位不准而导致的后遗症,如瘫痪、讲话不清楚。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法国有一个教授,在手术当中发现,通过高频的电波刺激,手部抖动的症状消失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1987年首先在世界上应运了“深度高频电刺激”,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脑起搏器”。它的优点是因为它只是个“刺激”,对脑结构没有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并且是可以调控的:比如电压、电流、频率。慢慢的应用越来越广,被大部分病人和医生所接受。在近2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被世界各地所接受。    

  由于这个手术对脑部结构没有破坏。医生们便开始尝试新的治疗区域,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前面讲过,“丘脑”这个部位与手的颤抖有关系,“苍白球”这个部位与身体的僵硬有关系,但这两个地方对病人的运动障碍的效果都不好。后来,医生发现,“丘脑底核”这个地方对三个主要症状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满意。    

  随着病例的积累,全世界有近十万人通过“高频点刺激”方法治疗帕金森病。我们国家有一千多例。    

  我们国家最早的利用“高频点刺激”的方法来治疗是在九八年八月份。

  记者:这么说,九八年之前,我国一直采用损毁性治疗。

  凌至培:当然,到现在为止,毁损的手术方式病没有停止。

  记者:那这是为什么?

  凌至培:现阶段,“脑起搏器”的费用相对要高,只能依靠进口。另外,毁损式的手术方式对单侧手术造成的后遗症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尤其当医生的经验比较多,医疗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但双侧做损毁手术,后遗症的情况还是很多。    

  与之相比,脑起搏器的优点是,可控制性,双侧置入。现在的趋势是接受“脑起搏器”的病人越来越多,这除了大家的认识提高外,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占有一大部分原因。    

  记者:那随着国产“脑起搏器”的研发,价格的下降,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脑起搏器这种方法来治疗帕金森病。

  凌至培:对,是这样的。

  记者:帕金森病的患病原理是怎样的?那么哪些帕金森病人适合选择手术方式来治疗。

  凌至培:帕金森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因为各种原因(外伤、中毒等)诱发的中脑黑质上的一个病变。人脑中有两个系统用来维持人平衡的状态,一个是多巴胺,另一个是乙烯胆碱。正常情况下,这两个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帕金森病得发病原理就是多巴胺含量降低导致其不平衡。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的原理就是补充病人多巴胺的含量。那么,从外科手术上来讲,上面我们讲到的“苍白球”、“丘脑”、“丘脑底核”这三个点,都是在多巴胺循环的通路上,我们通过一些方法把它们阻断,或者刺激使它们兴奋,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我们外科手术的原理:无论是毁损手术、还是电击刺激,都是在这循环的通路上作用,使它们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这里就讲到为什么说药物的副作用会大,因为左旋多巴和多巴胺不是一种物质,左旋多巴要在身体里代谢形成多巴胺,起到作用。人的身体如同一个门一样,是有通透性的,很多东西是进不去的,病人服用的左旋多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起到作用,超过一定量的话,胃肠道就受不了了,或者其他问题就出现了。如果达不到一定量的话,又对帕金森病起不到作用。所以,药物治疗总要面对副作用这样一个问题,外科手段在这时候就起到了作用。    

  现在我讲讲哪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人首先要进行药物治疗,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开刀。不过,随着起搏器技术的发展,观点也逐渐在改变。经典的情况是当病人具备下面三种要素时,考虑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1、确诊为帕金森病。2、规范的药物治疗。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了,产生了耐受性,例如原来半片能达到的效果现在需要几片来达到,剂量这样一直加大下去,副作用就大了,不能再吃了。3、帕金森病的二到四期,不一定要达到晚期。

  上面说的是经典的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药物治疗还有效,但因为“电刺激”是可逆性的,除了手术固有的风险外,对人体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并不要等到药物完全没有作用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外科手术。

  记者: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有哪几种?

  凌至培:一种是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还有一种就是核团的电刺激治疗,俗称“脑起搏器”。它们治疗的位置是一样的,治疗的步骤大部分也是一样的。现在国际国内的趋势是首选“脑起搏器”这个方法。当然,从花费上讲,“脑起搏器”要比毁损治疗的费用多。

  记者:外科治疗具体是怎么样一个过程?

  凌至培:前面说过,两种手术都是在脑深部特定的核团进行治疗。这些核团靠近脑的重要结构,所以必须要准确的把电极放在这个位置上,那么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我们医学上就叫立体定向仪,其精度能达到一个毫米以下。首先病人要带上一个架子,叫立体定位框架。接着需要一些手段如CT、磁共振等方法使脑部的结构显现出来。通过这个架子和脑部图像,就可以把相关的位置标识出来。确定好位置后,经过常规消毒等手段后,钻一个1.5厘米的骨孔。然后把探针准确的插入事先标好的位置,其精度在一个毫米以内。在具体实施前,我们也会采取一些方法来测试,探针达到的位置,是否是当初我们标好的位置。    

  另外,我们有种术中核磁的方法在手术中就进行磁共振来检验,实际操作的位置是不是我们当初预订的位置。通过这个手段,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手术风险。

  记者:采访的最后,凌教授对广大帕金森患者有怎样的嘱咐。

   凌至培:患有帕金森病的朋友们,如果在药物治疗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加强日常的康复锻炼,从而及早的恢复身体状况。

  悬壶济世心 妙手回春艺

  --301医院神经外科凌至培教授外科治疗帕金森硕果累累

  一、凌至培简历

  1962年9月生

  1984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2年获皖南医学院神经外科硕士学位

  1984年-2005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和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从事临床和 科研工作

  1996年-1997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十二大学Henri Mondor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做访问学者从事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三叉神经痛的射频和显微外科治疗及癫痫外科的学习和研究

  2000年10月-2005年4月为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和定向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2005年5月~2007年5月任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2007年5月-2008年11月任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功能性神经外科主任;

  2008年12月至今为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负责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二、工作情况(2000年以来)

  曾任安徽省立医院定向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现为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功能性神经外科主任;《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临床神经外科学》、《中国肿瘤与放射治疗》杂志编委,世界疼痛协会中国分会常委。是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尤其在,帕金森病、顽固性疼痛、药物难治性癫痫和难治性精神病、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面有独到之处。

  三、教学情况(2000年以来)

  1.承担了安徽医科大学2000年和2001年本科生的大课教学任务,每年的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教学任务以及共计16期(180人)的立体定向技术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其学员来自全国各地。2005年5月至2007年作为负责人成功地举办了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三届全国立体定向和癫痫外科技术新进展学习班。2009年9月成功举办了解放军总医院全国功能性神经外科新进展学习班。

  2.是安徽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四、科研情况(1998年以来)

  (一)开展三新项目:

  1、在国内(1998年8月)率先开展帕金森病的深部脑刺激治疗,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已向全国推广;

  2、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填补了安徽省内空白;

  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综合治疗等新技术。

  4、MR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应用研究。

  (二)科研项目:

  1、主持并完成了99年度安徽省自然基金课题《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项目号99044616)。

  2、主持并完成了2002年度安徽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综合治疗的应用研究》(项目号2002B050)。

  3、参与"十、五"攻关课题《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的研究(项目号01013031)。

  4、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资助一项

  5、获200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200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五)。2005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六)

  6、2008年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顽固性强迫症的临床应用研究》(140万,已批准)

  (三)学术会议参加情况:

  1、1999年6月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三届亚洲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会议;

  2、200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亚洲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会议;

  3、2001年9月在澳大利亚阿德兰德市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会议;

  4、2002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亚洲神经外科会议;并有论文在会议上交流。

  5、2004年11月在台湾省的高雄市召开的第五届亚洲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会议。

  6、2007年5月在日本富士召开的第六届亚洲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会议并有论文在会议上交流。

  7、2005年12月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2005北京国际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论坛'国际性会议,担任大会秘书长。

  8、2007年3月底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2007首届北京三博国际神经科学论坛",任大会秘书长。

  (四)论文情况

  1. 汪业汉,凌至培. 神经外科手术图解.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1998;512-539

  2. P. Decq,凌至培. 胶样囊肿的内窥镜处理.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8;11(4): 6-9

  3. 汪业汉, 凌至培. 颅脑损伤的癫痫(第四十八章),现代颅脑损伤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P455-464

  4. 凌至培,汪业汉,凌士营等. 慢性丘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0; 13(1):27-29

  5. 凌至培,牛朝诗.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慢性深部刺激治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1; 14(1):46-49

  6. 凌至培,汪业汉,牛朝诗等. 丘脑底核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1; 14(3):125-128

  7. 凌至培,姜晓峰. 内窥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28(6):433-435

  8. 凌至培 三叉神经痛.戴光强主编 医学继续教育丛书-外科学分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59-662

  9. 凌至培,汪业汉,牛朝诗等. 丘脑底核与电刺激术效果关系的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 18(1):15-17

  10. 凌至培 肝胆状核变性.江澄川、汪业汉、张可成主编 现代功能神经外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43-447

  11. 凌至培,姜晓峰,夏养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75例报告).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2004;17(1)19-21

  12. 夏成雨,凌至培,牛朝诗.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热凝+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2004;17(1):33-35

  13. 凌至培,帕金森病的慢性深部脑电刺激治疗.傅先明 牛朝诗主编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30-433

  14. 汪业汉主编、凌至培副主编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5. 凌至培,栾国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 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2007;20(2):72-76

  16. 凌至培,汪业汉.运动障碍性疾病.杨树源 只达石主编 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7-1571

  17. 凌至培,周健. 癫痫的影像学检查.陈忠平主编 现代微创神经外科学(2009)

  (编辑 魏雅荣)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螺旋霉素... 胶囊剂 广西 2016-11-10
妇女养血... 丸剂 山西 非... 2018-08-30
茵芪肝复... 颗粒剂 广西 2021-09-24
金嗓利咽... 水蜜丸 安徽 2020-05-13
碘美普尔... 注射液 江苏 2018-04-17
四季抗病... 胶囊剂 北京军区 2010-08-31
地奥心血... 软胶囊 湖北 非... 2022-03-2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