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获批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8家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工厂“三班倒”24小时运转,但是与卫生部公布的3.9亿需接种的重点人群相比,全部产能之和仍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而在这高度紧张的时刻,11月初全球第二大流感疫苗生产商诺华制药宣布将收购国内获批的八家甲流疫苗生产企业之一的浙江天元生物85%的股权。
巨大的缺口
到目前为止,八家疫苗生产企业都公开表示已满负荷生产,但没有扩大产能的消息。
“由于目前扩产涉及的相关生产设备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排除设备调试等时间,光是走完国家要求的设备试运行、注册认证等手续就需要很长时间,此外还有兴建厂房等基建工程,扩产的周期平均在2年左右。”北京科兴媒体事务负责人刘沛诚说。
与之前出现的11家名单来比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大连雅利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几轮的评估中,因不达标而最终出局。SFDA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亦曾介绍,SFDA暂时还没有批准新的甲流疫苗生产商的计划。
纳入季节性流感疫苗名单?
除了产能有限之外,甲流疫苗生产企业还面临着财务风险、明年可能与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有冲突等压力。
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政府采购支付的滞后性。工信部对甲流疫苗生产企业确定的付款时间的表述是“最后一批收储完成之后再付款”。负责疫苗收储的国药集团将在收到国家拨款三日内付给疫苗企业购苗资金。这就意味着在最后一批收储完成前,所有的费用都由生产企业垫付,这一笔费用合计将达到25.2亿元。
刘沛诚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目前的8家甲流疫苗生产企业中,有一半是规模不算太大的民营企业,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对此,他建议国家可以考虑给甲流疫苗生产企业先期支付订金,以解企业的资金之困。
此外,从今年8月到明年2月正是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停产期,企业可以把所有的产能拿出来生产甲流疫苗,但是到了明年2月份以后,如果国家继续收储甲流疫苗,企业将必须合理安排两种疫苗的生产计划。
而现在企业最希望的是,世卫组织(WHO)明年能把甲流毒株纳入到正常的季节性流感三只毒株之中,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
“根据WHO专家组对南半球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推荐的意见,明年WHO将甲型H1N1疫苗纳入季节性流感疫苗还是很有可能的。”刘沛诚告诉本报记者。
外资高调介入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甲流疫苗的生产供应正展开攻坚战的时候,11月3日,诺华制药宣布将收购浙江天元85%的股权。截至目前,在已批准的8家甲流疫苗生产企业中,华兰生物、浙江天元是产能最大的前两家。浙江天元的月产能约为250万剂。
诺华的收购,意味着完全由中国企业提供疫苗的供应结构将被打破。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国内甲流感疫苗完全由政府出资收储,尚无市场化交易,诺华收购浙江天元此举暂时不会对国内甲流疫苗市场造成冲击。
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疫苗市场,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左右。2008年,诺华的疫苗的全球销售额为17.59亿美元,主要市场为欧洲和美国,亚洲和非洲市场总收入只占其中的16%。据了解,诺华收购天元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看好了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
“诺华疫苗的在华销售以往都是通过进口,并购天元给诺华提供了一个生产基地和技术转移的对象,实现疫苗生产本地化。”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如是解释收购的初衷。
而由于天元的产能较大,足以影响到国内甲流疫情的防疫布局,因此,上述中检所相关负责人同时表达了对外资控制如此大规模产能的担忧。不过,该并购案还在等待商务部的最终批准,仍需拭目以待。
(编辑 王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