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感冒患者大多“被输液” 专家呼吁打针不应被取代

感冒患者大多“被输液” 专家呼吁打针不应被取代

来源:山西晚报  发布日期:2010/1/12 16:29:22

  近日冷空气活动频繁,进入流感高发期,以前感冒之后,除了吃药,打几针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不知何时起,从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几乎都不见打针的踪影。“感冒了?输液吧!”现在,大多数患者会听到大夫这样回答。

  在世界卫生组织用药提倡方式中,口服、皮下肌肉注射(打针)和静脉滴注 (输液)中,前两者被医学界公认是最安全、最益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方式。那如今为何输液如此盛行,打针却悄然淡出呢?1月10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现状

  放眼望去输液大厅内都是吊瓶

  1月10日上午,记者走访省城多家医院发现,各医院输液室内都是人满为患,但放眼望去都是吊瓶,没有一个打针的患者。

  在省人民医院,40多岁的刘女士因感冒正在输液。说起打针,她说,“我也纳闷,原来打针感冒很平常,好像是高烧不退才输液,但现在只要感冒就得输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输液”。山西医科大学一药学专家说,吃药、打针输液这三种方式,输液的入药过程省略了体液和细胞的免疫环节,药液通过血液直接作用心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最大。

  分析

  为啥都输液:利润更大,人体抗药性增强

  既然打针风险小,为何医院仍选择输液呢?面对记者的询问,省城长风街某社区诊所内,一位行医20余年的老大夫算了一笔账。

  以常见的普通感冒为例。“吃药治感冒,最多不超过20元。”若是打针,常规药剂为安痛定+地塞米松+病毒唑+阿米卡星等,价格一般为15元左右,以一周为治疗周期,加上注射费等相关费用,总开销一般为百元左右。“相比吃药、打针输液费用最高。”这位老大夫说,输液感冒的常用药为抗病毒+抗感染+协同药+液体+输液器+床位费+输液手续费,患者用药越好,费用就越高。“即便是在普通诊所,每天也得百元左右,如果输上6天,至少要花600元。在大医院看病,价格还得翻一番。”

  按此计算,从打针输液,普通感冒患者所花药费要涨近6倍。

  此外,人体“抗药性增强”也是普遍采取输液治疗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人体内病毒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省城一业内人士说,“十几年前,治发烧感冒,医生只需开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打一针就治好了。而现在,普通感冒就得近800万单位的抗生素。”他算了笔账,如今要治疗普通感冒,按打针的给药量算,患者要挨十多针。“就算匀开,每天两针,也得打5天。疼痛不说,治疗效果还差。所以,如今看病只能选择输液。”

  而且,由于病毒的“适应性”,患者常使用抗生素药物,也使体内不断产生“新一代耐药菌”,导致原有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所以,治病的药是越用越好,药量是越来越大,费用也自然猛涨。”

  不过,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科门诊李大夫也表示,“打针感冒,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就儿童来说,并不提倡打针治疗。”因儿童臀肌发育差,年幼时机体抵抗性差,易病。若大量频繁进行臀肌注射,注射次数越多,幼儿臀肌纤维坏死几率就越大。随着儿童发育、骨骼生长,会因肌肉坏死形成“蛙脚病”。2004年,广东连州黄太村曾发现,500多名小学生中有100个“蛙脚人”,患病主因就是大量肌肉注射,有的孩子一天就打9针。不过,李大夫也承认,不打针不意味着要输液,大量输液也会带来潜在危害,特别是儿童。

  专家呼吁

  打针不应被取代

  “不必要的输液对患者来说,就是花钱买痛苦,对国家来讲,更是医疗资源极大浪费。”省中医学院一位医学专家提供的资料显示,肌肉注射近年来在医院逐渐消失,实际上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好证明。有资料显示,在国外,输液治疗有严格控制,门诊输液率一般只在10%以下,我国的输液率却高达60%—70%。

  “打针虽然有弊端,但不应完全被输液取代。”这位专家表示,尽管国家对输液实行优良制剂规范,规定输液中每毫升不得有超过25微米的微粒,但输液管道、护士操作等环节,都有可能使看不到的微粒随液体输入人体,这些微粒会附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会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等。

  “各种抗生素被大剂量、频繁使用,既锻炼了细菌的耐受能力,又减弱了人体免疫力,长期下去,究竟还有什么药能治人类的病……”采访结束时,这位专家说了自己的忧虑。

  (编辑 李静娴)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万通筋骨... 片剂 广东 2022-01-28
卡莫氟 普通片 成都军区 2012-05-14
匹多莫德... 分散片 驻京部队 2010-11-22
咳宁糖浆 糖浆剂 河北 2011-01-31
复方布洛... 口服普... 广东 非... 2016-05-05
双氯芬酸... 气雾剂 贵州 非... 2018-07-05
注射用头... 溶媒结... 西藏 国... 2021-06-2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