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今年将深化惠民司法服务,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渠道,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使司法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关键指标
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在村委会、居委会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扩大基层法律援助服务覆盖范围,建成20个法律援助便民接待场所。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完善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和理赔制度;建立健全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加强医患双方依法维权意识,使其合理表达诉求,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亮点提示
亮点一:法律援助渠道更宽泛。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所等法律服务机构设立窗口代为受理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法律援助申请受理点,方便当事人就近申请法律援助;拓展法律援助站点建设,依托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在部分涉农区县、边远地区建立巡回法律援助接待站,巡回受案。
亮点二:法律援助到家门口服务。建成20个法律援助便民接待场所,建立统一规范、功能完善的便民服务窗口,在临街、一层等方便人员来往的地点设置专门接待场所。建立完善无障碍通道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方便。与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部门协商建立法律援助便民联系窗口,方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服务。在农民工聚集地区,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流动服务岗,对重点工程、建筑工地等进行流动服务。
亮点三:医疗纠纷处置机制更完善。提高医调委调解员业务素质水平,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专家会诊意见、责任认定机制,完善医疗纠纷责任认定。依据《侵权责任法》出台《医疗纠纷赔偿项目及标准》,出台《关于保险公司参与医疗纠纷调解的意见》,完善理赔制度。
亮点四:维权机制更合理。出台《关于医疗纠纷调解与诉讼衔接意见》,聘请人民法院法官作为医调委指导员,建立健全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建立重大医疗纠纷现场宣传、劝解长效机制,加强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使其合理表达诉求,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路径保障
市司法局局长罗昭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有利于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心竭力地完成好民心工程的落实工作。市司法局有关部门将尽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针对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和逐步将二级医院、部队医院纳入医疗责任保险范畴的实际情况,精心谋划落实措施,严格规定完成时限。同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针对工作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和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普及《天津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天津市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的意见》、《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等法规规章,不断扩大法律援助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做好“深化惠民司法服务”工作的同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服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服务民生的新思路、新途径,因地制宜地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百姓心声
在河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家住建昌道育红东里的张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法律援助机制越来越健全,今后接待场所又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权利能更快的得到保障。在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市民陈先生在拿到调解书后说,医疗纠纷调解员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公平、公正为民办事,让我们很放心。
(编辑 王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