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安市社会保障工作亮点纷呈,居民医保将开展门诊统筹,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有望实现门诊报销一部分费用。
社会保障卡实现“五险合一”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年实现养老保险新增9.5万人,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8.8万、350.3万(其中城镇职工医保167.7万,居民医保120万,62.6万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107万及82.4万。重点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逐步将未参保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启动实施工伤保险二期“平安计划”。做好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有效衔接,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适时推行社会保障卡,实现“五险合一”一卡式管理。
居民医保有望开展门诊统筹
今年,我市社保工作将全面启动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解决未参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分析测算并合理确定我市乙类药品自付比例。据了解,目前我市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为10%-30%;测算结束后,将有望使这一数字下调,城镇职工就医自付费部分将减少。
另据介绍,目前人保部门正在实施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工作前期调研,包括社保基金承受能力等。一旦启动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意味着以后参保居民在门诊治疗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时,医保将报销一部分。此外,今年生育保险将实现市级统筹管理,保险待遇水平将会提高。
“八大员”有望获得养老保险补助
今年,我市将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各项工作,以长安区、阎良区、高陵县试点工作为突破,适时扩大试点范围。研究解决农村残疾人、低保户等参加新农保补助办法。民办教师、乡村医生、农技员、水利员、电影放映员等农村“八大员”养老保险补助政策将在年内出台。除了参加新农保获得每月基础养老金后,还将获得以工龄计算的养老保险补助。
此外,我市还将健全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积极探索新时期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在高新区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
(编辑 王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