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诊所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如今,我市不断完善社区诊所,使小病到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形成,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快捷。
出门几分钟
迎泽区黑土巷社区的刘大妈,以前有个头疼脑热的,得去几公里外的大医院看病,费时又费力。如今,在她所居住的社区就有社区诊所,身体若有不适,出家门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社区诊所看病,相对于去大医院看病,流程简单,费用也便宜不少。
据了解,去年我市对12个社区诊所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原有的200余个社区诊所,在医疗仪器设备的配置、医务人员素质及医疗服务方面等也有了明显提高。其中,仅迎泽区就有6家社区诊所配备有急救车。这样一来,更有利于辖区范围内的居民突发疾病时的应急救治之需。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诊所271个,完成规划任务的98.2%。
能治常见病
家住敦化坊南街的张大爷,最近总是咳喘不停,到敦化坊社区诊所,经B超及相应检查,确诊为哮喘病,接着在社区诊所输液一星期,之后咳喘症状基本消失,再拍片、化验,病情已痊愈。据了解,敦化坊社区诊所是我省省级示范社区诊所,该诊所B超机、透视仪及各类常用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且有30余名医护人员,其中5名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主治医生。在这样的社区诊所,居民常见病一般都能医治。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147个社区诊所配备有心电图、血糖仪、煎药机、输液仪等常用医疗设备,99%的社区诊所业务用房达标,85%以上的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符合国家标准。其中,尖草坪区、杏花岭区创建为国家中医药进社区示范区,还有6所社区诊所被评为“省级示范机构”。
转院更方便
2009年初,解放南路社区门诊与山医大二院联合为辖区2400多居民进行免费体检,查出其中60余人存在糖尿病前期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山医大二院的专家来到该社区,专门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了近半年的饮食运动干预监测。最近,经过复查,有6人确诊患有可疑糖尿病,需转诊到山医大二院做进一步治疗。拿着社区门诊办理的转诊手续,通过医院设立的社区转诊绿色通道,患者无需再挂号,也不必再做前期检查,就可直接入院治疗。治疗有效、病情稳定者,可再转回社区诊所进行康复治疗。
2009年,我市各大医院专家下社区坐诊2402次,青年医师下社区轮转3180个工作日,签订双向转诊协议750份,组成667支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各社区诊所与二级以上医院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15个机构与山医大二院、市二院签订了《设立远程心电监测中心协议》。今年,我市将继续依托公立医院优势,加大对口支援社区诊所力度,实现卫生优质资源共享,更有效地满足广大群众就医需求。
(编辑 谢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