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进医院,都有可能与各类医疗器械打交道。也许大伙都不会关注,这些医疗器械从哪来,怎么进的医院。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医疗器械的性能与你息息相关,医疗器械的进货渠道与你的荷包息息相关。
曾经就有这么一批医疗器械企业,它们均因为在销售过程中贿赂采购、医务人员, 以不正当的手段,使产品成功进到各大医院。
为了治理这个现象,福建省出台了“黑名单”制度,规定只要是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两年内医疗机构不得从该企业采购所有产品。
这个制度从2008年3月施行至今,福建省公布了4批此类企业共有24家。按理说,这些企业、产品早就应该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有不少通过借壳、换壳等方式,金蝉脱壳,在“被禁”期间一直活跃在医疗器械市场上。
2008年被列黑名单 更名后继续经营
“小样,你以为你脱掉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这句经典的对白一度成为流行语。不过生活中,还真有一些换了壳你认不出来的东西。
2008年6月20日,福州市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企业名单,根据省卫生厅的规定,当年6月25日起,该公司的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两年内不得进入福建省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福州市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被列入黑名单后,2008年9月5日,该企业更名为福州市华胜天诚医疗器械公司,法人还是原来的法人。这是记者从福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的信息。
更名后,这家企业仍在继续经营中。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一份招标公告(编号为FYZB-X1-2009092)显示, 2009年12月,福州市华胜天诚医疗器械公司的“消毒供应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成功中标,这批设备的采购单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标价达5449452.17元。
今年1月22日,该公司又成功中标,为三明市第一医院供应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纯水机、高温高压脉动真空灭菌器。中标金额为2210000.00元。
福州市华胜天诚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王女士表示,她刚刚接手该公司,原来福州市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人马已经全部撤离,但因为税务上的债务债权没有理顺,导致未更改法人。“这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王女士强调说。
产品还是原来的 换经营商后又进医院
与福州市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样,上海熙可实业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也是被省卫生厅列入“黑名单”的企业。
据了解,上海熙可实业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代理Orthofix品牌的产品,包括钢板、髓内钉、外固定支架等骨科医疗器械。被列入黑名单后,根据规定,从2008年6月开始两年内,这些产品不得进入福建省各大医院。
而事实上,记者在走访多家医院时发现,该品牌产品不仅没有被医院“禁足”,反而取得“合法”的身份,成功中标,产品进入福州多家大医院。
记者从福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原本代理该产品的上海熙可实业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已经注销。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不过是换了一个壳。
据福州某医院的骨科医生介绍,Orthofix品牌的产品在福州许多医院都能见得到,是通过其他合法机构招标到医院的。
如此一来,被“禁足”的产品,只需要换一个代理商就可以重新打开市场。
黑名单企业四种去向
“其实这个情况早就屡见不鲜了。”一位业内人士爆料,事实上第一批“黑名单”公布出来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威慑效果,这些企业因此损失的钱,只是表皮,远远触及不了它们的筋骨。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企业能够金蝉脱壳主要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换马甲后(更名)出来的,如果另外成立一家公司,必须花一些钱来满足一些硬件要求,而且能否审批过关还是问题,但是更名就相对简单很多。
第二种类型是注销“黑名单”的公司,重新成立一家公司,这个是比较原始了,虽然花了一些钱,但比起经营这些产品带来的丰厚利润来说,这些钱就小巫见大巫了。 第三种类型是换娘家,这一类型适合那些在外地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外地注册,被福建列入黑名单,可以不在福建做,但是可以照常在其他的省份开展业务,为了不失去福建的这块阵地,他们便把自己的产品委托给另外的机构去代理。
第四种类型是销声匿迹,一些企业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就干脆销声匿迹,也不去办理注销手续,就这样消失了。
福建省卫生厅:核实后严肃处理 对于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上述情况,省卫生厅监察室相关人员表示,上述情况有待于进一步核实。不过如果确实有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
根据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实施办法》,对列入当地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的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两年(从生效之日起)内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购入其销售的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医疗机构负责人、药械采购人员、医务人员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将依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执业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 谢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