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卫生部:中国疫苗总体安全 "接种事件"与质量无关

卫生部:中国疫苗总体安全 "接种事件"与质量无关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0/3/26 8:33:35

  中新网3月26日 国家卫生部日前发布《预防接种知识热点问题答问材料》,组织专家就近期部分公众对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产生的质疑进行解答,明确表示,中国上市的疫苗总体上是安全的,近年报道的多起“接种事件”均没有证据表明与疫苗质量有关。

  材料指出,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

  近几年,中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材料表示,目前,在中国已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均需要报告和监测,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要进行报告,必要时进行调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很复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需要时间,不会马上得出结论。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出调查诊断结论。对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引起的死亡事件,需要进行尸检才能得出结论,而尸检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时间。

  材料强调,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可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但不是赔偿,因为异常反应它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异常反应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它既不是疫苗质量问题造成,也不是实施差错造成,各方均无过错。通过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保护受种者同时,也保护了受种者周围人群。因此,对受种者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不是赔偿。

  材料最后提醒,对有关预防接种的信息发布要谨慎,日本、英国等国家就曾发生过因预防接种不实信息散播导致预防接种工作无法开展的案例。

  (编辑 谢丽)


相关新闻:广州一学生接种甲流疫苗后无法站立 药监部门介入
     
           广州回应“接种致病”:如是疫苗问题,政府补偿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复方氟米... 软膏剂 广西 2016-11-10
复方双花... 薄膜衣... 青海 非... 2012-07-12
云南白药... 酊剂 安徽 2015-08-21
硫酸亚铁 缓释片 广东 基... 2021-06-04
▲单硝酸... 缓释胶... 上海 国... 2021-08-30
双唑泰阴... 阴道栓 宁夏 非... 2017-09-09
灯盏花素... 注射液 黑龙江 2017-01-03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