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2日讯 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今日上午联合召开主题为“消除麻疹 控制乙肝 你我共参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卫生部介绍了中国乙肝防控策略和工作进展。
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一)提高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
预防乙肝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越早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效果越好。因此,我国实施了以新生儿为主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倡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接种第2针,半年后接种第3针。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承担乙肝疫苗接种的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医疗卫生单位责任。对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和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要求,确保住院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在家分娩的新生儿,加强疾控与妇幼人员之间的协作,使接种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出生信息并上门接种,采取预约方式,提高在家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2006年1月卫生部发布《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为乙肝控制制定了阶段性目标。2007年,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乙肝疫苗等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全部由政府承担,我国所有适龄儿童能平等地接受乙肝疫苗的免费预防接种,实现了预防接种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未接种儿童的查漏补种
为进一步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和发病率,保护更多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侵袭,卫生部在总结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经验基础上,对适龄儿童尤其是没有享受到国家免费接种的儿童开展了查漏补种的免疫策略。2006~2008年之间,GAVI项目地区根据各地实际,安排对项目实施后出生的儿童(2002年以后出生)进行了查漏补种,22个省份补种乙肝疫苗100万人。2009年卫生部启动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将“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放在首位。中央财政支持全国开展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初步统计应补种乙肝疫苗2878万人,其中西部地区约1000万人。
(编辑 王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