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8月26日专电 国家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在武汉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筛查,许多初筛阳性者不愿接受进一步的免费检查。专家分析,公众健康意识薄弱,对大肠癌危害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亟须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公众健康意识。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今年8月正式在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街启动。近1个月来,项目为该社区29674名常住居民中的40岁至74岁人群提供免费初筛,对初筛阳性者提供免费的结肠镜检查。
据项目承担单位武汉市八医院统计,在初筛阳性者中,80%的人患有各种肠道疾病,其中25%的人患有结直肠腺瘤和息肉等癌前病变,约3%的人患有大肠癌。初筛阳性的人群是肠癌的高危人群,然而筛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初筛阳性者并没有意识到大肠癌的危害性,不愿接受免费无痛结肠镜检查。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首席科学家张苏展教授日前在武汉检查了社区筛查点,筛查发现部分居民不愿意配合。他提醒公众,早期大肠癌治愈率高达90%以上,大肠癌也因此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大肠癌晚期者获救希望渺茫,公众要提高认识,争取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编辑 李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