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蜱虫致病诊疗方案上报卫生部 集中发病期已过

蜱虫致病诊疗方案上报卫生部 集中发病期已过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0/9/14 9:49:07

  昨日从卫生部专家组获悉,河南蜱虫伤人事件的元凶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目前专家组已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上报卫生部,卫生部批准后这个方案就可出台了。

  专家称,这种病毒并不可怕,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只有少数年纪大、自身免疫力低的患者会转为重症。东方

  蜱虫叮咬致人死亡事件,引发了民众担忧,甚至恐慌。卫生部近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李德新介绍,每年4月份到8月份,这段时间因蜱虫叮咬患病的病例比较集中发生,这可能和媒介活动本身有关。进入冬季,天气冷了,传播媒介减少活动,同时人的户外活动、生产活动也减少了,所以病人就少了,“现在已经是秋冬季节,疾病趋势将会减少”。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同时指出,蜱传疾病是常见病,请公众不要恐慌,可有效防控。根据最新的消息,记者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制订相关诊疗方案

  “无形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血小板减少

  有报道称,此次河南等地出现的蜱虫病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但目前国家疾控中心尚未在有关患者身上找到病原体,不能确诊病因,所以只能按照临床症状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李德新介绍:“发生在河南蜱虫叮咬人的疾病,今年5月份,卫生部在河南、湖北进行监测的时候,监测到这种疾病。2006年在我国首次发现‘无形体’,它在细胞内寄生,它的形态不固定,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五角形,所以叫做无形体,是一种细菌。”无形体本身就是通过蜱传播的,无形体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往往发生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发病有它的季节性。

  已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病毒

  而根据最新的消息,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日前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制订相关诊疗方案。此次专家组成员不仅来自中疾控以及北京的医院,河南、山东等地的基层医生也加入其中。昨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证实相关部门已经分离出病毒的说法。

  有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

  若由病毒感染引起尚无特效药

  李德新进一步介绍说,“2009年发现一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没有‘无形体’感染的证据,提醒我们除了无形体以外,可能还有别的病原体”,“为了监测和疾病防控工作需要,我们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概念。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指的是一类疾病,其临床症状比较接近,如: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可能还有个别病人会出现出血症状。这一类疾病由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比如无形体感染,病毒感染等。如果是感染了病毒,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此次蜱虫致病问题属新发现致病因素

  关于这次的蜱虫致病问题,邓海华介绍说,目前,它还属于一种新发现的致病因素,不管是无形体也好,还是布尼亚病毒也好。按照有关规定,它还不是一个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都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发病情况包括发病率、致死率,都还需要时间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国有39种传染病,有一些蜱传疾病已经被规定为国家法定传染病,比如流行性出血热,它可能是经蜱来传播。有的蜱传疾病也可能传播的是一种新病毒,目前还在认识它的过程中。

  (编辑:魏月欣)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瑞舒伐他... 胶囊剂 安徽 2020-04-23
苦豆子油... 搽剂 上海 自... 2017-07-28
银丹心脑... 软胶囊 陕西 基... 2021-03-19
感冒疏风... 胶囊剂 江苏 2018-04-17
注射用对... 溶媒结... 黑龙江 2022-02-22
硫培非格... 注射剂... 广西 非... 2019-10-19
注射用埃... 注射用... 福建 2016-03-10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