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日期:2010/10/11 10:39:49 |
我国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一些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卫生部上周末发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要求发现这种病例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卫生部介绍,这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伴有血小板减少,少数病例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专家介绍,该病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相关新闻
“超级细菌”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
卫生部日前发布《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俗称“超级细菌”,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
卫生部在《指南》中明确,“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细菌没有差别,但对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指南》推荐了目前比较有效的临床抗菌药物,并对轻、中度和重度感染提出了治疗方案。并强调,下一步要加强对超级细菌的监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编辑:张新华)
|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
剂型 |
省份 |
基药 |
发布时间 |
重组人干... |
小容量... |
重庆 |
基... |
2016-06-28 |
瑞格列奈... |
薄膜衣... |
江苏 |
|
2018-04-20 |
缬沙坦 |
硬胶囊... |
浙江 |
|
2017-10-18 |
复方地龙... |
胶囊剂 |
江苏 |
|
2018-05-04 |
注射用甲... |
冻干粉... |
湖北 |
非... |
2025-04-01 |
色甘萘甲... |
喷鼻剂 |
山西 |
非... |
2017-08-01 |
博尔宁胶... |
胶囊剂 |
云南 |
非... |
2021-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