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大流行防控风险沟通能力建设论坛暨“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流感大流行能力建设项目”成果推广会1月18日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及世界银行主办,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指导。本次活动旨在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来临之前,围绕作为防控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风险沟通”话题展开充分讨论,以提升我国的风险沟通能力。 会上发布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集合国内优秀师资力量研发的我国首套县级流感大流行大众风险沟通培训体系。该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县级流感大流行大众风险沟通计划制定指南;(二)县级新闻发言人培训十三讲;(三)甲型H1N1流感风险沟通实务(案例集)。该培训体系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县级流感大流行风险沟通能力,加强公众科学认知流感风险,促进社会群防群控,筑造流感防控坚强防线将发挥重要作用。 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中心主任于德志、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世界银行项目官员王世勇先生分别讲话。于德志感谢项目执行单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及项目省、县对项目实施工作所提供的努力。项目指导单位卫生部应急办梁万年主任致辞,对项目的意义给予较高评价。卫生部新闻办主任宋树立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卫生部相关司局处室负责人也出席了论坛。 论坛上,与会领导与嘉宾向辽宁海城、安徽寿县两个项目试点县颁发了“流感大流行大众风险沟通能力建设首批试点县”铜牌与证书,并向来自北京、吉林、湖南等省卫生厅局新闻办、应急办健康教育所负责人赠送县级流感大流行系列培训教材。北京市卫生局宣传处处长张建枢代表教材受赠方表示,在目前公众普遍关注流感相关信息的当口,这套培训课程及资料对卫生系统来讲十分及时。 论坛中,安徽省疾控中心应急办副主任吴家兵、辽宁海城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付军汇报了项目实施情况及体会。辽宁海城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风险沟通体系;安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霍乱疫情,有序的风险沟通工作为疾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疫情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在新闻信息发布制度建设与完善及风险沟通能力上有了较大提升。 国内外流感防控领域不同学科的资深专家,如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曾光、美国疾控中心Melinda Frost、新西兰梅西大学Roger Stewart Morris、人大涂光晋教授等,从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新闻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等多个角度做了主题发言,整个论坛内容切合实际、精彩纷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学术前瞻性。 来自卫生厅(局)新闻办和健康教育所的负责人、项目省和项目县的代表以及北京医疗卫生系统相关负责人、在京媒体共计近百人出席论坛及会议。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毛群安主任为论坛做总结讲话。他表示作为承担健康教育与新闻宣传指导职能的国家级机构,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风险沟通能力建设提供指导与培训责无旁贷,愿意为有志开展此项工作的先行者鼎力相助,为提升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风险沟通能力做出贡献。
背景材料
“县级流感大流行大众风险沟通计划制定指南开发和新闻发言人培训项目”成果简介
“县级流感大流行大众风险沟通计划制定指南开发和新闻发言人培训项目”(简称流感项目)是世界银行禽/人流感信托基金赠款---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流感大流行防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的内容之一。该项目计划通过改进国家政策并加强监测、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和人流感大流行准备能力。项目任务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承担,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发完成。 一、任务背景 国际社会一致公认在流感大流行防控的过程中通过风险沟通的手段使公众采纳个人和群体预防行为,对于遏制病毒的大面积传播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为人类大批量生产疫苗争取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损失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我国重要的一级基层卫生行政部门,不仅处于疾病防控的前沿,直接面向数十万甚至近百万人口,同时也承担着其下属医疗卫生机构(如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业务人员的业务管理、指导和培训工作,在开展风险沟通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功能。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以下简称“项目二期”)是在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的第一个禽/人流感防控项目基础上,再次申请到世界银行禽/人流感信托基金赠款350万美元,该项目计划通过改进国家政策并加强监测、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特别是两个项目省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和人流感大流行准备能力。实施期1年,项目区包括辽宁、安徽二省的8个县。A领域改进国际和项目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能力;B领域改进基层流感大流行准备状况;C领域改善人/禽流感监测和早期预警能力。
禽流感项目一期初步开发了省、市级风险沟通计划制定指南,但是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未能将该指南转化为县级指南,也未来得及应用。为了弥补该不足,项目二期在B领域中设计了“开发县级风险沟通计划制定指南,并对项目县政府新闻发言人提供培训”的内容。 二、项目实施过程 针对目前我国县级新闻信息发布制度建设不完善,风险沟通能力建设薄弱的现状,秉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针对县级面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信息传播渠道、群众健康素养等特点,考虑县级培训对象的接受程度,历经现场调研、专家讨论、集体撰写、培训试用、修改打磨等环节用近1年时间完成,保证了项目成果的指导性、适用性与易用性。
项目包括四个部分:
1.在禽流感项目一期的开发的《省市级流感大流行大众风险沟通预案制定指南》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现场调研、会议研讨等方式开发出县级指南。
2、在两个项目省进行县级风险沟通计划制定试点,包括为项目地区设计试点方案和演练方案,提供风险沟通计划制定的培训,并参与试点的实施、监督以及演练的指导工作,根据试点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县级指南。
3、制定约40课时的县级新闻发言人培训教案,组织国家级师资为项目县的新闻发言人和项目省、市的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的新闻发言人技能培训,总人数约为20-30人。总结培训经验,完善教案。
4、编写甲型H1N1流感风险沟通实务(案例集),以案例形式总结2009-2010甲型H1N1流感风险沟通经验。
项目实施周期1年,辽宁海城、安徽寿县经过项目实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风险沟通预案体系第,成为首批流感大流行防控风险沟通能力建设试点县。参与发言人培训的还包括省级及世行项目其他项目县:辽宁的锦州北镇及黑山县、安徽的芜湖、休宁等地县政府、卫生局、应急办、疾控中心等相关负责人。 三、项目产出介绍 该项目产出由三部分组成:
(一)县级流感大流行大众风险沟通计划制定指南(5万字)
就如何制订大众风险沟通预案从理论、操作、策略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各部分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给出提示。是针对县级政府部门、卫生局、健教所、疾控中心等的发言人培训教材。
(二)县级新闻发言人培训十三讲(28万字)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等联袂主讲,全书共包括学做新闻发言人的思考和体会、流感大流行风险分析、危机应对中的媒体策略等13讲,是实用、易用、有效的县级流感大流行预案制订指南。
(三)甲型H1N1流感风险沟通实务(案例集)(10万字)
本书遵循实践-总结-评析-升华以再指导实践的路线,选择了国际疫情暴发、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等九个阶段总结风险沟通实战案例,进行总结点评并结合理论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对2009-2010甲型H1N1流感大众风险沟通案例的回顾、思考与升华。
(编辑:张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