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宁波保险业创新推出"宁波解法",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纠纷理赔中心相结合的医疗责任保险模式。
近日,记者从宁波保监局处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医疗责任险参保医院达221家,共受理2048起报案,成功调处医患纠纷1636起,成功率79.8%。
所谓"宁波疗法",是指2008年3月1日,宁波市以"政府令"形式正式颁布实施的《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宁波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承担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被遴选组建"共保体",由"共保体"设立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以下简称"理赔中心"),负责医疗纠纷理赔事宜;同时,设立各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具体负责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宁波市医疗责任保险试点保险公司累计为221家医疗机构(其中民营医院4家)提供约8.31亿元的保险保障;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共受理2048起报案,调处终结案件1636起,其中市级医院调处终结386起,协议赔付金额1835万余元,平均每起赔付4.75万元;在已调处终结的1636起医疗纠纷中,通过理赔服务中心及调委会这一第三方平台签订协议解决的纠纷案件比例达到77.82%;理赔服务中心在保险责任以外,协助医疗机构处理纠纷案件170起,调处终结120起。
在已经处理的1636起案件中,患方索赔金额达2.42亿元,协议赔付金额5142万余元,其中有74起医疗纠纷从几十万元的索赔额下降到几千元,甚至还有数起纠纷患方最终放弃了索赔,极大地扭转了以往"不吵不赔、小吵小赔、大吵多赔"的思想意识,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010年宁波市责任险险市场上还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2010年11月18日,奉化市一家采石场在人保财险奉化支公司投保了总额为100万元的安全责任险,标志着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这一新险种在宁波市正式开始经营。在此之前,生产企业要向监管部门上交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风险抵押金,以防范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的赔付风险。目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已在宁波市江北区的36家高危企业率先试点。
2010年初,人保财险联合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华泰财险等4家公司组成的共保体,与宁波市镇海区10家试点单位签订了我市首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另外,宁波市旅行社责任保险和火灾公共责任也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宁波保险业共为全市133家旅行社提供了风险保障,参保率不断上升;火灾公众责任险在局部地区取得较大突破,比如奉化市所有网吧和游戏机房均参保了火灾公众责任险。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累计输血5.12亿元
2009年,宁波保险业与银行业首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据记者从宁波保监局处了解到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31日,宁波小贷保证保险累计签单632笔,实现保费收入1356.34万元,发放贷款5.12亿元。
宁波市共有中小企业13万家,由于担保、抵押及信用等级等原因,在银行有贷款记录的还不到3万家,资金瓶颈使众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有的还因此破产倒闭。为破解宁波市小企业和"三农"等经济主体"融资难"问题,2009年,宁波保险业与银行业通力协作,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为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一定保障的金融产品。它运用保险分散的原理,使那些有资金需求、有良好信用记录与发展前景、有可靠还款来源的小额贷款借款人在符合条件并获得保险机构的保障支持后,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小贷保证保险累计签单632笔,实现保费收入1356.34万元,提供了5.12亿元风险保障;未到期保险金额为4.09亿元,已到期(含退保)保险金额1.03亿元。通过小贷保证保险机制发放的全部632笔贷款中,初创型小企业累计承保568笔,贷款金额5.02亿元,占比98.1%;农业种养殖户累计承保25笔,贷款金额580万元,占比1.1%;城乡创业者(含个体工商户)累计承保39笔,贷款金额392万元,占比0.8%,业务续转率在50%以上。
另外,2010年,宁波全市保险机构还发放保单质押贷款13000件,贷款金额3.2亿元。
保单质押最高贷款余额不超过保单现金价值的70%—80%,贷款期限一般为6个月,也有部分公司贷款期限为1-2年,期满一般都可以展期。目前保险公司发放的贷款总体利率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上下浮动,大体相当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90%-120%,和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基本持平。
(编辑:张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