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解读二:资源调整:为看病难开一剂良药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解读二:资源调整:为看病难开一剂良药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日期:2011/3/9 11:19:10

  大医院外迁至城市新区,或兴办分院;为县医院“招兵买马”;综合医院与基层机构从竞争转向合作……各地试点已证明,医疗格局调整使百姓能更平等地享有优质医疗资源。随着《工作安排》的出台,这些已经被证明是成熟的、有共识的措施,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6个“不平衡”是看病难祸首

  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的根本原因,目前这种不合理表现为6个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外地病人涌向大城市,大医院门诊持续爆棚;区域布局不合理,三级医院扎堆在市区,郊区百姓看病难;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强;科室发展不平衡,儿科、妇产科等风险大、不赚钱的科室日渐萎缩,医院热衷上移植、搞介入;急性病、慢性病诊疗发展不平衡,慢性病诊疗收入低,造成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服务提供不足;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发展不平衡,民营医院底子薄、学科弱。

  一年来,各试点城市围绕资源调整积极探索。按照《工作安排》,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有共识的措施,将在今年与一系列公众反映较好的惠民便民措施一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宏观调控“做实”区域卫生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区域卫生规划是资源调整最关键的措施,卫生部门喊了多年,但各地一直执行不力,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一些大医院盲目扩张规模,大型设备不断翻新,造成医疗费用大幅上涨。而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政府的规划往往是一纸空文,对于医院的“踩红线”、“犯规”行为,没有强制措施,约束力不够。

  《工作安排》中再次重申,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完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研究制定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的指导标准,制定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转型等方式,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控、老年护理、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一位试点城市卫生局局长说,借助改革营造的氛围,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把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做实”的时机已经成熟。

  记者了解到,试点城市中有123个市区制定了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96个市区推进公立医院结构布局调整,组建了24个医疗集团。继上海市实行“5+3+1”工程,对医疗资源布局进行大调整后,北京市也祭出大手笔,对部分三级综合医院实行整体搬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辐射。

  综合改革“做强”县医院

  县医院上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2010年,县及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约为6.9亿,县医院平均开放床位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39%,住院人次占全国公立医院总量的47%,病床使用率达到92%,人均诊疗费用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县域居民超过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大力支持县医院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被写入《工作安排》。

  根据《工作安排》,中央今年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在能力建设上,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在全国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妥善解决城市医院派驻人员涉及的人员编制和补助问题。在人才培养上,遴选6000名左右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在全国选择300所服务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级医院进行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支付方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点。

  因探索开展综合改革,陕西省子长、府谷等县成为县域医改的样板。样板县的经验说明,牢牢抓住县医院这个龙头,加大政府投入,推行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不仅可以增强县医院的服务能力,解决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也可以分流患者,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改革城市大医院创造条件。

  分工协作机制“做稳”城市社区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变竞争为协作,才能真正“强基层”,百姓也才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减少看病的奔波之苦。

  《工作安排》提出,要总结各地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指导性文件。在全国20%的县(市)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在城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等政策,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镇江组建两大医疗集团,强化大医院对社区的帮扶,市、区两级投入6000多万元,推动两大集团所属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社区门急诊量增幅达35%,门急诊量占全市总量的52%,分工协作机制效果初步显现。

  记者在各地采访时也发现,大医院对于分工协作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中国医大一院院长徐克发现,今年该院的门诊量比去年同期稍有下降,因为随着对基层医院的帮扶,更多的病人留在了基层医院。在浙江省,浙医二院的协作医院已经有100多家,并与80余家基层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会诊8000余例。

  但也有专家认为,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工协作机制的可持续性仍待研究。

  (编辑:张新华)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环磷酰胺 注射剂 江苏 2014-08-18
牛黄清感... 胶囊剂 广西 2016-11-10
转化糖注... 大输液 甘肃 2010-01-12
安胃疡胶... 硬胶囊 上海 医... 2018-01-23
丹青胶囊 硬胶囊... 四川 2019-11-04
新雪胶囊 胶囊剂 贵州 非... 2018-07-05
芪珍胶囊 胶囊剂 江苏 2018-02-2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