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再向高药价出击。据统计,此次发改委降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已是近年来第27次。但有市民表示药价多次下调看病却依然贵,业内人士也指出,有些廉价药一降价就消失,医院还是开贵价药。
所谓廉价药,是指各类医疗机构普遍使用的用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和抢救性药物,由于利润低,很多药品已在市场上消失。面对廉价药退市,我们把板子打向停产特效药的药厂,显然有失公允。
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有时候更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及时出手,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导航”,以及为失效的市场充当“指南针”。
必须承认,目前国家正在探索的药品定价原则,其主旨是想提高廉价特效药的政府定价,让生产廉价药的企业有钱可赚,有利可图。但是,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讲,至少还要做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医院要为廉价特效药大开“绿灯”。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应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在我国,不妨由国家向定点药厂采购和财政补贴;抑或对承担这些药物生产的企业给予特殊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保障其合理利润,调动其积极性。
(编辑:张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