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击破“乙肝作弊药”骗局:体检前28小时服下可转阴

击破“乙肝作弊药”骗局:体检前28小时服下可转阴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1/3/15 13:53:20

  随着各地公务员考试和求职高峰的到来,网上一种声称能帮助乙肝病毒携带者逃过体检关的“乙肝作弊药”引起了大家关注。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特别发布警示:“乙肝作弊药”是一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虚假宣传,消费者谨防上当受骗。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乙肝五项指标全部转阴。如果盲目使用“乙肝作弊药”,可能造成肝脏损害。

  网上:宣称体检前28小时吃了有“奇效”

  “乙肝作弊药”最大的卖点就是,声称可令乙肝病毒携带者顺利通过体检,是求职的“好帮手”。在网上,卖家表示,“只要在体检前28小时开始吃药,吃下三颗药丸后,次日的体检就查不到体内的乙肝病毒,‘两对半’显示的结果全部为阴性。”这么荒谬的宣传,稍有些常识者都能看出破绽,记者却看到不断有人跟帖发出“究竟是不是真的”、“真的?太好了”、“哪里有作弊药卖呢?急!”等等之类的询问。

  纵然乙肝、甲肝等疾病传播途径有限,国家也明文禁止入职体检不得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实际操作中却是事与愿违。“我就是因为患有乙肝,所以一再被公司排斥,很是头疼;最近被一家公司看中,但还是要体检,一听到这两个字我就浑身发抖;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说有一种叫乙肝作弊药卖的,”一位网名叫“清水焱”的着急买药的网友一句话说出了不少乙肝患者的现实困境,也让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潜伏”求职网站、贴吧骗钱

  不过记者发现从上周国家药监局曝光“乙肝作弊药”之后,该药的网络销售变得十分隐蔽,常规搜索几乎看不到其宣传踪迹。许多卖家都隐藏在各大求职网站的论坛和贴吧里,和买家一对一,直接标出账户让对方打钱。一位网友因此上当受骗发帖称:“昨天我寄钱过去买,到现在几天过去了,也没给我答复和发货,会不会遇上骗子了,他给我回复的信息就是发布的那些内容和银行账号。”

  在某讨论肝病的贴吧里看到一个题目为“肝病克星”的帖子,发帖人称推荐的乙肝克星药方可以在短时间内应付体检,并组建了一个QQ群,在群里买药可享受优惠,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外售价为450元,群友价格为380元,拉米夫定为150元。

  揭秘:“神药”原是常见药混杂而成

  “乙肝作弊药”吹嘘得那么神奇,到底是什么“货色”。按照网上的说法:药物配方其实就是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大剂量干扰素+5片拉米夫定。实际上,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根本就是乙肝治疗中的常见药,并非什么“神药”。国家药监局表示,从未批准过任何一种药,所谓在服用之后,就能在短时间内使乙肝五项指标全部转阴。

  据南方医院感染内科肝病中心副主任彭劼介绍,乙肝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前者有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核苷(酸)类似物,目前我国已有4种核苷(酸)类似物(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这两类治疗各有优、缺点。“完全治愈是不现实的目标”,彭劼 说 ,完 全 治 愈=肝 细 胞 内 的cccDNA(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完全清除,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 药 物 或 治 疗 手 段 可 以 清 除cccDNA。理想治疗目标是乙肝表面抗原转阴。

  ●骗局逐个击破

  〉〉关键词“28小时”规范抗病毒治疗至少两年半

  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非三天两日,更不可能如“神药”吹嘘的28小时。彭劼表示,规范抗病毒治疗一年后,实现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和ALT恢复正常,继续巩固治疗至少18个月,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停药,停药后需密切观察监测肝脏生化学和病毒学指标。前后算起来至少需要两年半的时间。

  〉〉关键词:“一次3片”随意停药、超量服用损害肝功能

  拉米夫定用量也有严格限制,按照正规药品说明书,成人每天口服用量是一片(0.1克)。即使这个剂量,使用不当也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如酸性酸中毒和脂肪变性,并有死亡病例报道;儿童患者使用该药可能发生胰腺炎。如果按照网上鼓吹的一次服用3片,是超剂量使用,极有可能引起患者造血系统抑制,肝、肾衰竭,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通常在拉米夫定的药盒中有这样一句警示性文字:“请遵医嘱用药和停药。”这样一句话,与一般药品的说明有所区别:一般药品只强调了“请遵医嘱用药”,而拉米夫定,则特别地强调了“停药也需遵医嘱”。拉米夫定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停药指征之前不能随便停药,否则一停药就容易反跳,出现肝功能异常。

  ■链接

  计划近年内生育的患者优先推荐干扰素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由中华医学会专家共同撰写。彭劼介绍,2010年进行了内容更新,指出在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中,包括:相对年轻的患者(含青少年患者)、希望近年内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期完成治疗的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机体免疫反应较强的患者(如病毒载量较低、ALT水平较高、肝脏炎性反应程度较重)等,应优先推荐干扰素治疗,对其中有条件的患者可优先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相关报道

  给力10万乙肝患者,希望家园成全球最大患教项目

  在日前举行的“新策略、新希望—2011乙肝微论坛”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以下简称肝基会)杨希忠常务副理事长说,慢性乙肝患者教育项目“希望家园”开展已4年,服务患者超过10万,已成为全球惠及慢性乙肝患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患者教育项目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任红教授在论坛上指出,优化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已得以证明 ,并 广 为 接 受 ,同 时 得 到2010岁末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乙肝指南》)的明确肯定,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希望家园:优化治疗的保障

  肝基会杨希忠常务副理事长指出,乙肝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患者总体年龄较低,正值在社会上打拼的时期,工作繁忙,流动性强,很多人不重视甚至会忘记随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慢性乙肝疾病防治知识;加之社会的歧视更使乙肝患者教育工作举步维艰。“近日卫生部下文要求体检机构不得为用人单位提供乙肝检测报告,这可以反映出社会上对乙肝的歧视是多么的根深蒂固。这样的大环境也会影响患者通过正常渠道接受疾病教育,例如医生很难组织他们来医院接受疾病防治教育。知识的缺乏反过来又会让乙肝患者缺乏坚持随访的动力。”

  “患者教育应该以患者为本,乙肝教育更是如此。”杨希忠常务副理事长说,为此,自2007年开始,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肝基会就开展了“希望家园”的项目,截至今年2月底,项目已经为超过10万名乙肝患者提供了服务,这一规模在全球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教育项目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优化治疗:慢性乙肝治疗新策略

  任红教授指出,我国首部《乙肝指南》颁布于2005年,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乙肝治疗的面貌,目前大多数肝病专科医生已经普遍认识到,治疗慢性乙肝关键在于抗病毒。与此同时,临床医生对于乙肝的治疗目标也逐渐形成了共识,例如,我国六成慢性乙肝患者e抗原呈阳性,即通常所说的“大三阳”,这部分患者最终清除乙肝表面抗原的难度较大,但应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加以追求。若把治疗目标仅仅局限于血清病毒DNA检测不到,则很难达到持久应答。现实而满意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双达标”,不仅要让病毒DNA阴转,还要实现e抗原转换,即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而患者一旦实现“双达标”,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有望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停药。

  要想实现“双达标”以及其他的治疗目标,好的药物固然是一个方面,比如2010年版《乙肝指南》中新增的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在“双达标”方面就有较好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也就是要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可以说,强调‘优化治疗’是新版《乙肝指南》最大的亮点之一。”任红教授解释道。

  (编辑 李静娴)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盐酸托烷... 口服溶... 甘肃 非... 2022-10-19
屈螺酮炔... 薄膜衣... 海南 非... 2018-08-28
布林佐胺... 滴眼剂 江西 2017-11-06
榄香烯乳... 小容量... 广东 2019-10-11
硝呋太尔... 胶囊剂 山西 非... 2019-07-24
核黄素磷... 注射液 广西 2016-11-10
愈风宁心... 片剂 江西 非... 2016-02-17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