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辐射,有哪些类型?
辐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太阳发出的由核反应产生的光和热,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则广泛地分布于整个环境中,就连我们的身体内也存在着14C、40K以及210Po之类的放射性核素。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在存在着此类辐射的背景下不断进化而来的。
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电离辐射有哪些来源?
电离辐射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我们的生活。有的来自天然的过程,例如地球上的铀的衰变;有的来自人工的操作,如医学中使用的X射线。因此,可以按照辐射的来源将它们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什么是人工辐射?
人类除受到天然本底的照射外,还经常受到各种人工辐射的照射。现今世界上的主要人工辐射源包括:医疗照射、核能生产应用中产生的人工辐射源或经过加工的天然辐射源,以及核爆炸和消费品中添加的辐射源等。
什么是天然本底辐射?
天然本底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
什么是放射性沉降物(落下灰)?
放射性沉降物(radioactive fallout) ,也称放射性落下灰或原子尘,通常指的核武器爆炸时所制造出来的放射性尘埃。动物表皮沾染后可引起皮肤β射线损伤,进而可以导致整条食物链的污染。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怎么度量?
因为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大小不仅与辐射的类型、能量有关,而且与受辐射作用的人体组织、器官的特性(例如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以及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滞留的时间等因素有关,所以使用辐射剂量来表示人体健康可能受到影响的程度。
辐射主要有哪些医疗应用?
电离辐射在医学中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诊断,二是治疗。与任何使用辐射的情况一样,要求诊断与治疗所带来的利益必须大于危害。
核紧急情况下应如何应对?
尽管在使用辐射与放射性物质时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但放射性事故仍时有发生。核设施中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并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意外释放。因此发生事故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地附近居民的受照剂量是必需的。
生活在核电站周围安全吗?
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会产生少量放射性物质。其中,放射性废气、废水在排入环境之前要经过各种处理,使排放量尽可能降到最低(一般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现值)。而且,废气、废水的排放量要受各级环保部门的严格监督,这就保证了核电站只有极少量的放射性物质排入环境,不会造成环境放射性水平发生可以觉察的变化(即用环境监测方法一般是测量不出来的)。
针对不同照射途径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在核事故情况下,为避免或减少公众受到放射性照射,应该对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包括紧急防护行动和较长期的防护行动。
什么是内照射,内照射途径是什么?
放射性物质经由空气吸入、食品食入,或经皮肤、伤口吸收并沉积在体内,在体内释出α粒子或β粒子对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照射,称为内照射。在正常作业或事故性释放时,放射性物质一般以空气和水为途径进入周围环境,在环境中经不同的照射途径,包括食物链最终到达人体。
对内照射如何进行防护?
为防止吸入放射性微尘,首先应避免扬尘,例如人员步行、车辆行驶或土工作业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扬尘。还可以采取加大车距、改变通过路线等方法避开多尘的地点,适当浇湿地面也可减少扬尘。
对外照射如何进行防护?
一是远离放射源。
二是缩短与放射源接触时间。
三是有效利用屏蔽物削弱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强度。
职业照射与其他照射剂量的比较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将引起职业照射的辐射源分为:核燃料循环、医学应用、工业应用、天然源、国防活动和其他6大类。
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时或核反应时放出的射线。最早发现放射性的是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放射性”一词是由居里夫人命名的。具有放射性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放射线后将变成新的同位素,新同位素可能是放射性同位素,也可能是稳定同位素,而这一过程则称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是怎样度量的?
放射性的强弱或大小是可以度量的。度量放射性强弱的单位是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指的是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在特定能态下单位时间内发生自发核衰变的数目,一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单位时间发生的衰变数目。 什么是放射性铯,有哪些应用和健康危害?
铯共有38个同位素,除铯-133为稳定同位素外,其余均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铯是核爆料和反应堆运行产生的主要裂变产物。
环境中铯-137进入人体后易被吸收,均匀分布于全身;由于铯-137能释放γ射线,很容易在体外测出。进入体内的放射性铯主要滞留在全身软组织中,尤其是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浓度较低;较大量放射性铯摄入体内后可引起急、慢性损伤。
什么是放射性碘,有哪些应用和健康危害?
放射性碘是早期混合裂变产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核爆炸及反应堆事故中,它是早期污染环境的主要核素。
在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和碘-125是毒性相对较大的放射性核素。进入血液中的放射性碘,约70%存在于血浆中,30%很快转移到体内各组织器官内,选择性地浓集于甲状腺。所以放射性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损伤。
什么是半衰期?
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自发地发生衰变的次数,称作该放射性物质的活度。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减少至原有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符号为t1/2。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如何处理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
当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食用或饮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
对受到污染的食品可采取加工、洗涤、去皮方法去污,也可在低温下保存,使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自行衰变,以达到可食用的水平。对污染的水,可用混凝、沉淀、过滤及离子交换等方法消除污染。
什么是核电厂的纵深防御?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核电厂的基本安全原则》认为:
“实施纵深防御概念是为了对潜在的人为差错和机械故障进行弥补,核心是提供多层保护,包括设置多重屏障以防止放射性物质释入环境。它还包括在这些屏障不能完全奏效时为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危害而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核事故促使核电安全技术与管理日臻完善
从1954年6月前苏联奥布宁斯克厂并网发电,首次实现了核能和平利用以来,世界核电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全世界有442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核发电量已连续多年稳定在全球发电量的16%。世界核电14 000多堆年的运行经验有力证明:核电是一种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
保证核电厂安全有哪些管理措施?
国家监管机构对核电厂实行全寿期监督管理,即从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直到退役和废物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
我国民用核设施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主要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
核电厂的安全运行通常靠以下三个基本安全功能来保证:
(1)控制反应性或工艺条件;
(2)冷却放射性物质;
(3)放射性控制(例如包容放射性物质和增加屏蔽保护)。
(编辑 李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