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科研人员破解人体代谢废物致癌之谜

科研人员破解人体代谢废物致癌之谜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1/4/6 11:03:05

  新华网上海4月6日专电 日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的专家们,发现了名为“2HG”的代谢物诱发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的作用机制。这一突破不仅揭示了人体代谢物的致癌之谜,也为神经胶质瘤等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团队的领衔教授之一熊跃介绍说,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人体内代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但科学家们对导致该肿瘤发生及恶变的详细机制并不清楚。

  因此,复旦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的熊跃、管坤良和赵世民3位教授带领各自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联合攻关,首先探明了“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致癌”的可能机制,并进一步提出由于“异柠檬酸脱氢酶”影响了人体细胞内的活性,进而致癌的新概念。

  该成果2009年在国际顶级刊物《科学》上刊登后,引起了美国等地科学家的高度关注。他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后,在人体细胞内会生成并累积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很可能是致癌的“元凶”。但“2HG”致癌的作用机制是“世界之谜”,揭开这个谜团对于癌症尤其是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的发生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熊跃、管坤良和赵世民的研究团队,又联合复旦大学病理系刘颖老师及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研究员等开始了新一轮攻关。通过艰苦的努力,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取得突破。

  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了以人体内“2HG”代谢物为核心、众多双加氧酶参与、控制癌细胞发生和恶变的新途径。熊教授解释说:“因为‘2HG’的累积可以直接抑制包括人体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与DNA去甲基化酶在内的多个重要双加氧酶的活力,而‘双加氧酶’是人体内可控制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酶,如果它们的活性降低,就可能导致癌症发生。也就是说,双加氧酶的活力降低后,会改变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方式,进而诱发肿瘤。人体细胞内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高低是由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力来控制的,控制得好,人不会患癌症;反之,则易患癌症。”
 
  (编辑:张新华)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替吉奥片 素片 山东 2018-11-28
骨松宝 硬胶囊... 广东 非... 2015-12-03
酮康唑栓 栓剂(... 云南 非... 2018-08-29
ACYW... 注射剂 天津 疫... 2016-12-23
芪风颗粒 颗粒剂 陕西 2017-02-17
保儿宁糖... 糖浆剂 甘肃 非... 2018-03-14
妇良胶囊 普通胶... 湖南 非... 2015-04-15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