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朱新生 海军总医院副主任药师
康震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药学专业组组长
搜狐健康:随着甘肃岷县当归中药材问题的曝出,大家非常关注中药材的安全问题,您如何评价中药材安全的总体状况?

海军总医院副主任药师 朱新生
朱新生:中药也好、饮片也好、中药材也好,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是跟整个药品食品行业安全问题的一部分。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吃药不安全,喝水不安全,喝奶不安全,吃蔬菜不安全,吃加工食品不安全,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人们倾向于认为中药是比较安全的,这样的概念肯定是错误的。实际上,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是成正比的。如果说他完全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那就是说它是无效的,就是这个概念。
正如媒体所报道的,中药材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这个不安全是跟整个药品行业、甚至跟食品行业都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大部分的中药饮片都是要退回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农药残留、砷盐、重金属超标。在美国唐人街,那些卖中药的地方,他们卖的中成药包括饮片主要是来自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大陆的很少。
影响中药饮片、药材质量安全的,一个是生产的问题,一个是环境的问题。我们的地下水受污染了,不光是中药问题,粮食问题、水果蔬菜问题都存在。还有一个掺假问题。在药农的阶段,根茎类的药材他们喜欢用硫磺熏,这本来是可以用蒸、水泡给泡松了再加工的。但这样做既影响他的质量,又加工困难,所以就采用硫磺熏。熏一熏从表面看更漂亮,没有黑点了,卖起来更好卖。掺假的手段有一种加重粉,主要用在贵重药材上,比如冬虫夏草,来增加药材重量。再一种手段就是以假乱真,用非地道药材冒充地道药材。还是以冬虫夏草为例,冬虫夏草是微生物的,冬天是个虫,夏天是个草,并且是八对脚,然而在西藏海拔3000到4000米的范围内还有种植物,它的根也很像虫,它的草也跟它差不多,但是是六对脚,常常在市面上假冒冬虫夏草出现。
这些安全问题,应该统一管理,现在是多头管理。还有一个大的漏洞就是标准不严格、甚至没有标准的情况普遍存在。比如说在美国超市买东西,人家会标着:热量多少、碳水化合物多少、微生物多少,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多少,几乎都标上去了,我们几乎没有做这个工作。这个问题很严重。具体到单个产品上,比如花生油,我们的就没有标明里面含不含黄曲霉,含多少黄曲霉,这个安全问题就大了,长期食用是会得癌症的。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比如在我的老家河南,很多红薯不好保存,就磨成粉做成粉丝,然后放在大缸里面摆一圈,然后再用升华硫给熏一熏,很白,很好看,但埋下了很大的健康隐患。这是自己吃的,他不是想毒死自己。
康震:中药材、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都需要有标准来控制质量。我们现在有标准吗?
朱新生:有标准。但是他的标准仍然是定性不定量,这是中药的要命之处。比如说六味地黄丸,只要存在着六种药的成分,不管成分有多少都是合法的。
搜狐健康:刚才朱老师讲了很多影响中药材安全的因素。康老师作为连锁药店分会的药学专业组组长,请您讲一讲零售环节有哪些用药的隐患,怎去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药学专业组组长 康震
康震:零售药店的隐患在于药店的销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普遍是由中专生组成的,而中专生的医学知识是非常缺乏的,对药品的理解不够。可能人家一个患者进来,他们恰恰只是懂得略微多一点点而已。他有可能推荐了一个他认为合适的药品给患者。这就容易带来很多不对症推荐的问题。他就无法去指导一个患者,或者帮助患者判断疾病的问题。这个推荐过程中就有可能带来错误的用药。专业医生在临床上都经常会出错,更何况我们现在的药店零售人员。
第二个问题是在采购过程中,药店可能着重看药品毛利,因为药店要生存,他可能首先追求毛利率,而不是药品的质量、疗效。实际上,他也没有办法去判断药品的疗效。零售中没有一个很好的专业指导在里面。
现在,零售药店为了利润,片面追求提高客单价,搞起了所谓的“关联用药”,这是很不科学的。“关联”的词汇是来自于商超的概念。现在药店里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来自于商超经理人,他们习惯于尽量地关联以提高客单价,但是在临床上联合用药越多,不良反应就越多。临床的原则是尽量不联合,单一药品能解决问题就最好了。但是药店为了使他的客单价提高,经常要求上游企业做所谓的联合用药手册、关联用药手册。我相信他们的这个手册也是有依据的,但是这个手册到了医学知识远远不够的店员手里,就有可能导致用药的错误,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
零售业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执业药师考试都是知识型的考试而不是应用型的考试。你没有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时候,你在这个岗位上面所承担的工作是很难够资格的。现在很多执业药师在药店里面,他们的水平往往不如一个老店员的水平,因为他的实践经验太少。现在零售药店里面普遍存在年轻化的现象,而在药和医这两个领域,都是吃经验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现在年轻人太多,缺乏实践,而且跟医生的互动很少,还不能承担起执业药师应该担负的职责。
朱新生:医院药房和街上的药店都属于零售,区别就在于:在医院有医生的诊断和处方,是有针对性的。我还是建议病人都要在医院处方的基础上去药店买药。这样更安全一些。如果盲目的去街上买药,十有八九,要么浪费,要么针对性太差。
康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提倡小病去药店,大病去医院。感冒、发烧、闹肚子这样的小病,用的药品一般都是常用药。当然,有医师和合格的药师指导会更好。
搜狐健康: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滋补,也去药店买一些名贵滋补药材,在选购方面,有没有什么经验?
朱新生:那我多说几句冬虫夏草。我认为,冬虫夏草的价格十年内翻了几十倍,一个因素是东南亚给炒起来的。他到我们的产区买的枯竭了。这个东西没那么神,现在变成了一个符号,比黄金还贵了。品质好的都差不多60多万元一公斤,被过度炒作了。
女同志比较爱减肥,减肥多半是用草决明、生山楂、白茅根、荷叶,这些东西多半是去血脂、去胆固醇、利尿的,这几种药物加起来能减肥。在医院里,类似的方子卖的很热,很多医院都有这样的减肥茶产品在卖。
搜狐健康: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使用安全,两位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朱新生:应该再加一条,加工方式。从饮片到病人体内的过程,有一个加工方式的问题。现在满北京、全国,几乎都用韩国进口的煎药机煎药,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浪费。我是制药专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制剂室度过的。我们做过无数次的实验,第一次煎药,煎出来的有效成分不超过三分之一。第二次煎出来的比第一次还浓。第三次煎出来的有效成分跟第一次是差不多的。而这种煎药机居然只煎一次药,你说浪费有多严重。由于有效成分煎出来的少,导致医生开方剂量越来越大,药材浪费非常严重。他逼着医生不断地增加剂量,比如说黄芪过去最多30克,现在能开到100克、200克。黑附子过去规定超过10克医生要病人签字的,怕中毒。现在我们医生一天能开到80克。为什么呢?该煎三次的你煎了一次,一下就把大半给扔掉了。我老跟医生说,你小心点儿啊,小心让病人中毒死掉啊!
中药资源很多是稀有动物、稀有植物,把中药资源都浪费了。甘草都要用内蒙的,用到什么程度了呢?甘草过去一根指头那么粗,现在一根香那么细了,还在挖,挖的沙子都刮到北京来了。我们所有的医疗单位、药店都在大大的浪费,这个浪费是几倍的浪费,我们药剂师的责任感,应该要对大家说明白。
康震:零售行业应该增加专业知识的培训,人员素质的要求,规范行为的指导,这需要国家在整个层面上来进行约束的,指导我们的零售药店。零售里面也要跟医院这样的医疗机构一样有药师委员会来帮助他解决一些专业的问题,现在在零售里面这一块非常欠缺。
搜狐健康:好,谢谢两位嘉宾今天带给我们的用药安全知识和经验。谢谢!
(编辑 李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