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被“冤枉”的食品添加剂:不必拒绝 也不能滥用

被“冤枉”的食品添加剂:不必拒绝 也不能滥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2011/6/1 16:50:07

  一顿早餐,一个面包,一杯牛奶,就可能有几十种添加剂被吃进肚子里。但是吃了这么多年,没听说谁因为吃这顿充满添加剂的早餐而出问题。但是最近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矛头又都直指食品添加剂。到底我们应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又该如何监管?国际上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被“冤枉”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其中香料、香精类的最多,达到180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香料等。

  “几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食品添加剂不但对身体没有坏处,反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物质。”

  罗云波认为,现在媒体很发达,有些个案经媒体报道可能就成为一个所谓的普遍性的问题,大家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又太高,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大家想吃得更好一些,科学一些,营养一些,“其实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不可谓没有花力气,从政府各个方面,从各项指标来看,应该都还是在提高,我觉得目前中国的基本消费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如果不要食品防腐剂,那常说的黄曲霉、赭曲霉,这些都是强致癌的物质,它们就会滋生。”在罗云波看来,添加剂的名声是被一类非添加类的物质败坏的,“比如说三聚氰胺,它根本就不是添加剂,苏丹红也不是添加剂,但是媒体不懂,反正是一勺烩,结果弄得老百姓一说添加剂就觉得是一个有害的物质,一说添加剂就谈虎变色。像瘦肉精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大家都把它算到添加剂的身上,添加剂太冤枉了。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本身一个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保证食品的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滥用种种

  虽然专家一直在为食品添加剂喊冤,但并不表示现在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跟添加剂无关。有专家称食品添加剂行业存在“三宗罪”:把非法添加物当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超量食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实际上,正是这些非法添加物和滥用添加剂行为导致人们误将食品添加剂比作“毒药”。

  长期从事食品添加剂研究的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的副秘书长、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吉鹤立教授表示,现在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目标不是为了改善加工性能,提高食品产品的品质,而是为了降低成本。

  他举例说,有些蛋糕店做的蛋糕,可以不放一个鸡蛋一点牛奶,他们用一种叫蛋糕油的东西,这种食品添加剂由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和乳化剂混合而成,虽然有产品标准,可以在食品中使用,但这样做出的蛋糕如果长期食用,临床试验证明易患心血管疾病。

  吉鹤立还透露,最容易有“猫腻”的是复配食品添加剂。在复配食品添加剂中,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会滥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的“带入原则”。什么是“带入原则”?为使食品添加剂使用更合理,《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

  他拿红烧猪肉的加工制作举例说,肉类制品中不允许加入一种叫苯甲酸钠的防腐剂,但红烧猪肉里要使用酱油,酱油为保鲜,是可以使用苯甲酸钠防腐的,但有限量。肉制品中因为使用了酱油而含有少量的苯甲酸钠,不违规。但有些肉制品生产企业会要求供应酱油的厂家多添加苯甲酸钠,为其肉制品防腐。酱油生产厂家不敢不添加,否则就失去了客户。而且在肉制品检验中,根据“带入原则”可不将苯甲酸钠写入标签,检测机构也不予检测。

  他还透露,在复配食品添加剂中被添加得最多的是防腐剂和色素、护色剂等,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滥用,人体摄入的总量多了,就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和检测方法缺失

  行业乱象如此之多,监管部门责任重大。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监管难度,在于没有标准,各地在食品添加剂日常监管过程中会出现执法依据和执法力度不一致等情况。

  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被批准使用的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

  有专家透露,在防腐剂、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膨松剂、增稠剂等领域,食品添加剂行业内企业仍未形成规模,不少产品都执行企业标准,行业的混乱状况由此可见。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认定,制订和补充相关标准非常重要,没有标准,各地在食品添加剂日常监管过程中会出现执法依据和执法力度不一致等情况,会给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

  完善相关标准的工作早已启动。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联合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完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2010年至今,卫生部共制定公布了102项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制定了58项食品添加剂标准。

  2011年4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提出了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优先原则。5月11日发布的《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征求意见稿)》中,涉及食品添加剂的标准达到34项,超过了全部项目的50%。

  在食品添加剂标准缺失的同时,检测方法也未能跟上。

  卫生部4月发布了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录”,其中有25种没有公布检测方法。同时发布的还有“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录”,在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在“检测方法”一栏中是空白或者填写着“无”。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专家张旭东表示,判定检测方法需要一个研制过程,而这个过程很复杂,需要进一步鉴别和研究。一旦发现检测方法,将立即向社会公布。

  但是在方法还没出来的时候如何检测呢?如何证明违法超标呢?

  国外经验

  相比较我国的标准和监测方法缺失,国外无论从制度、监管,还是原料选择都很严格。

  以美国为例,据统计,美国三亿人口,使用了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的四分之一,但是其添加剂用法定得很细,食品配料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部分,这是美国与大多数国家对食品添加剂定义的不同之处。美国法律规定,由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直接参与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制定和管理。一种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的同时,FDA会详细规定“这种添加剂可被添加到哪些食物里”、“最大添加量是多少”、“标签上应该怎么写”。并且每隔若干年后,其安全性会被重新评价和公布。如有研究显示某种添加剂不安全,或人们的摄入量发生巨大改变,FDA都会重新对这种添加剂进行“审查”。

  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按比重的顺序列出所有成分,并不得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产生误解。香料可标示为“香料”或更准确的名称(如香兰素),同时要求特别注明转基因有机物配料、包装气体、甜味剂、阿斯巴甜和阿斯巴甜与安赛蜜混合物、糖醇、金鸡纳霜和咖啡因这些成分。德国要求生产商把面包里所有添加剂的成分都标出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日本认为天然的不一定就安全。在食品加工环节,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还需要通过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的食品健康影响评价,具体方法是确定每种添加剂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并经动物实验得出毒性测试结果,以此为依据确定人每天允许摄入量。另外,日本的食品添加剂安全名单,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日本禁令还提醒,虽然食品添加剂开发的趋势是天然营养,但并非所有天然提取物都安全。随着研究深入,今后还可能会有更多产品被禁用。

  日本的这种并非天然就安全的理念值得我国的添加剂生产者们借鉴。据上海海洋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我国现在的添加剂全部是化学合成的,天然食品添加剂一定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但该教授也赞同日本的做法,认为无论是天然食品添加剂还是人工合成添加剂,在允许使用前都要经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和安全性评价,然后根据申报规定和程序进行申报,通过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和卫生部批准才能使用,“有些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体内不参与代谢,很快排出体外,但是有些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往往会因为原料加工造成污染而降低安全性,因此不能绝对而论。”

  (编辑 李奕萱)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养血固本... 胶囊 河南 2010-12-21
伤科跌打... 新疆 2018-06-30
小儿清肺... 咀嚼片 江苏 2018-04-17
奥布卡因... 滴眼剂 山西 非... 2011-06-07
利肺胶囊 胶囊剂 广西 2016-11-28
急支颗粒 颗粒剂 广西 2016-11-15
青霉素钠 粉针剂 甘肃 低... 2013-12-20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