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中国医生热衷转进外国制药公司 或是看病危信号

中国医生热衷转进外国制药公司 或是看病危信号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发布日期:2011/7/18 10:27:14

  美国每635人有一个医生,中国是7000人一个,而且还在流失。据上海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怡安公司预测,今后5年将有多达1.4万名中国医生加入外国制药公司。德国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地区总经理克利斯·李说,在中国,制药公司在极力寻求医生,原因是他们拥有医学知识,“而在大多数国家里,获得系统培训的医生转行做医药代表是极其罕见的。”

  外企们当然不是傻瓜,他们开出大价钱,挖走的几乎都是最优秀的医疗人才,不够优秀的他们就根本不要。据了解,名校硕士毕业,或者主治级别职称、综合素质强的医生往往是最抢手的。对很多优秀的医学生而言,去外企做医药代表也越来越被视作为一条好出路。因为医生的培养成本还在不断攀高,除了至少要经过5年医学院校的学习,毕业生们将还得花3年的时间接受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被允许独立执业的医生,但他们大多数的起薪普遍在2000—3000元。花8年的时间,至少支付 10多万元的学习成本,最后领的是与蓝领工人一样的低薪水,他们不倒在外企们的“糖衣炮弹”下,那才是怪事。

  在很多发达国家,医生培养成本一样高昂,甚至比我们更为高昂。医生们同样要面对高强度与高风险的执业环境,但为什么却很少出现医生转行做医药代表?一是医生们劳动价值得到社会承认,高投入会获得高收入,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受人尊敬。另一个是非经济的因素。在国外很多知名的医学院校,他们拥有招生自主权。在招收医学生时,除了学业成绩,他们还会根据考生的个人数据(自传、面试、小区服务纪录)来评估,他们是否适合学医,是否具备从医的兴趣与职业信仰?这有可能是很多医生坚定行医,不愿意轻易改行的另一个原因。

  越来越多的医生流入外企是“看病危”的信号。“危”不是体现在数量上的不足,而是指没有好技术、没有好医生。问题的根源出在,政府对医生的执业限制得太死,医生不能像律师一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劳动价值被人为压抑,得不到体现,失去了发展空间及获得高收入的可能。如果政府还不愿意作出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我们将会失去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而外企们将得到更多的好雇员。越来越多生病的人,将为找一位好医生而头疼。

  (编辑:张新华)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消炎止痛 贴膏剂 广东 基... 2015-11-04
青霉素钠 注射用... 黑龙江 2017-01-18
倍芪腹泻... 贴剂 陕西 非... 2017-02-17
小儿复方... 糖浆剂 宁夏 非... 2017-09-09
格列美脲... 胶囊剂 山西 基... 2011-09-29
枯草杆菌... 颗粒剂 山西 非... 2011-06-07
脑脉利颗... 颗粒剂 海南 非... 2022-10-2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