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19日讯 有这样一种药,它在相关领域的药效远远大于同类产品,厂家在营销推广上人力、物力全线铺开,大小城市的药代们争相努力,医生们也对其赞不绝口,品牌经理闭上眼睛都能想像即将到手的市场份额和销售赢利。然而事与愿违,上市几年后,此药在病患中的认可度和使用率都远远低于预期。 市场表现的差强人意常可归咎于多种缘由,但病患自身在用药过程中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病人参与用药决策 相比从前,病患及家属在如何用药方面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首先,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导致患者和医生之间彼此缺乏信任。在患者眼中,有很大一部分医生开药完全取决于从哪家医药代表得到的回扣更高,而不是根据病患自身的实际症状。为了打消病患的疑虑,免除自己的责任,在某些专业领域内,若遇到重大疾病或慢性病需要在同类疗效产品之间挑选或治疗成本偏高的时候,多数医生都会推荐几种甚至全部的治疗方案或药品,将选择权完全交给病患。 同时,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对大病、重病的保险覆盖率还不是很高。在遭遇一些重大疾病或花费较高的慢性病时,不少病患为了延续生命或减缓痛苦几乎倾其所有。因此他们在面对医生开出的处方时,不得不慎之又慎,在药效和成本之间仔细掂量。 当然,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为病患更多地参与用药决策提供了可能。笔者所在机构所做的医药研究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病患会主动针对医生的推荐或处方查询更多的相关信息,他们会咨询病友、听读广告、浏览网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求安心用药。 因此,药企应该深入了解病患用药时,从启用、依从,到终止各个环节的心理历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更好地影响和管理病患的使用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