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医保资讯 > 维C银翘片事件触发公众敏感 敲响安全用药警钟

维C银翘片事件触发公众敏感 敲响安全用药警钟

  发布日期:2010/9/25 0:00:00

新华网贵阳9月22日电(记者李惊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应了解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及其安全性问题,以降低用药风险。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问题频频发生,原因也是错综复杂。此次维C银翘片事件再次触发了公众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作为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用药安全?社会各界应承担何种责任以最大程度规避用药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

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无死亡报告。

病例报告数据库信息分析显示,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分析还显示,维C银翘片的使用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表现为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同时合并使用与维C银翘片成分相似的其他药品以及对维C银翘片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

2001年11月,我国建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针对已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在使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信息通报,目的是发现药品的安全风险,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维C银翘片并不是特例,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据统计,仅在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63万余份,其中新的、严重病例报告数量9.4万余份。

2009年2月1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暂停使用和销售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2009年9月16日发布通知,暂停销售使用标示为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的双黄连注射液;2009年1月8日,发文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芬氟拉明原料药和制剂;2009年12月11日,发文撤销了炎毒清注射液和人参茎叶总皂苷注射液药品标准。

据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最常见的药物是抗感染药,2009年,此类药物的报告数量仍占首位,达到了化学药品的55.2%;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用药,占化学药品的7.6%。

“不良反应”问题敲响“用药安全”警钟

目前,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到底有多大关联性尚未可知。尽管此事件获得极高的关注度,但“通报”中提及的“超说明书使用”等问题却少为人所注意。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之所以蒙受一些不必要的用药风险,从而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除药品自身可能存在问题,还受到消费者自身医学知识、文化程度及社会提供的医疗辅助不足等限制所致。

“药品说明书上写用量5毫克,那么5毫克到底是多少?还有一些术语,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懂。这些都很容易把消费者搞晕。”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方琴说,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偏低,患者光是看说明书都是问题。

贵阳金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赵文华告诉记者,一些患者“求好心切”,在服用药物时存在“误区”,不严格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自行给药品用量、次数“加码”,结果事与愿违,不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平时在药店买非处方药,我会先听一下药品导购的意见,然后看他们推荐的药品的说明书,包括用法、用量和禁忌人群,最后选择买哪种药。”在北京一家电视台做编导的黄欣属于过敏性体质,曾因青霉素过敏被送到医院抢救。

虽然买药时格外谨慎,但在黄欣看来,要做到十分放心依然很难,“按说,每个药店里都应该有药师,由他们来指导消费者购买药品。但许多药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越往基层,药师越像‘药品导购员’,推荐的药都是高价药,信任度大打折扣”。

加大公益性健康教育建立前瞻性医药机制

根据2004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严重,约占用药者的12%至32%。全国每年5000多万名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引起死亡的达19万人。

来源:新华网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珍黄片 薄膜衣... 四川 2019-11-04
蓝芩颗粒 颗粒剂 山东 2018-09-27
精蛋白锌... 注射液 江苏 2018-04-13
川百止痒... 洗剂 贵州 非... 2020-01-21
伤湿丸 大蜜丸 河北 2010-11-30
盐酸普拉... 缓释片 北京 国... 2021-05-18
联苯苄唑... 凝胶剂 湖北 2013-04-2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