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医保资讯 > 海南日报:1300%暴利的黑手是药价监管失灵

海南日报:1300%暴利的黑手是药价监管失灵

  发布日期:2010/5/21 0:00:00

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环节中,开药医生获利最多。但中间如何分配,湖南一开售此药的三甲医院拒绝透露。(5月17日《新京报》)

1300%暴利这一药价黑幕,直击药品流通环节的各利益群体: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和医生,然而在我看来,真正的幕后黑手更是监管失灵,导致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回扣、返利、暴利、腐败等问题。可以说,利润率1300%的芦笋片就是医药监管失灵的一个标本。

首先,这个暴利黑幕不是监管部门主动发现,而是患者费尽周折打听到的。如果药价黑幕总是依赖于患者付出巨大的成本后来揭开,媒体来“鞭打”,相关监管部门似乎就成了摆设。

其次,药品集中招标管理办法不见贯彻。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办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但看看芦笋片的流通程序吧———表面上是按照药品集中招标办法采购,实际是制药企业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销售到医院。芦笋片完全是在腐败链条上流通,相关部门究竟是如何监管的?

再者,芦笋片的出厂价为15.5元,而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是136元,这一指导价的依据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进行过成本调查?

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透露,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过高是个不成文的行规行约,所有的品种都是这样的。毫无疑问,指导价不合理就给医药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留下空间。

暴利问题在加重民生负担的同时,监管失灵同样要损伤相关部门公信力。遏制医药暴利,不但是保民生,也是重塑公信力。在反思药品集中招标管理办法、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等制度的漏洞和执行偏差时,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更要利用这起暴利事件修正完善新医改方案。

 

来源:《海南日报》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脑蛋白水... 口服溶... 驻京部队 2010-11-22
阿司匹林... 薄膜衣... 陕西 2017-02-17
氧化樟脑... 注射液 江苏 非... 2018-02-10
血尿胶囊 胶囊剂 贵州 2022-02-26
愈风宁心... 滴丸 浙江 2017-02-21
注射用拉... 冻干粉... 江苏 2018-06-05
消渴平片 普通片 湖南 非... 2015-04-15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