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医保资讯 > 新京报:“天价芦笋片”背后的医药乾坤

新京报:“天价芦笋片”背后的医药乾坤

  发布日期:2010/5/25 0:00:00

医院医生在技术和供给上的双重垄断,即使药品生产、流通已经高度市场化,但药品竞争降价的收益并不会落于患者的口袋。

日前,把出厂价15.5元的药品卖到213元的“天价芦笋片”事件又有了新的发展:垄断了湖南全省药品招投标发布的振湘医药公司,其多名股东名字与曾在湖南省卫生厅有关机构任职的多名官员名字相同,事件似乎隐藏着官商勾结的玄机。

许多人疾呼,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制和监管,笔者对此双手赞成,对任何事业,法治都不可或缺。但如果仅仅把目光停留于此,未免缺乏针对性,也忽略了天价芦笋片背后的“医药乾坤”。

芦笋片的故事,夸张地折射出了当代中国医改的制度顽疾。

药价虚高,其因之一在于医疗服务垄断。一方面,绝大部分用药必须经由医生之手,这是医药高度专业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卫生规划等管制,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业高度垄断,90%以上的医疗资源仍属于公有体制。两者相加,便是医院医生在技术和供给上的双重垄断,即使药品生产、流通已经高度市场化,但药品竞争降价的收益并不会落于患者的口袋。所以,80%的药从医院开出,医院的药由于垄断而昂贵,药店的药由于竞争而便宜,这也是芦笋片有极大价差的缘由。

其因之二,在于价格管制不当。其实,国家管住的不过是医药各分项的“名义价格”。现有行政部门的计划定价方式,很难找到价格真正的均衡点。以药品定价为例,定不准就将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定得过高,那么医院将与药商合谋,在最高价卖出,同时生产商将在报价环节蒙骗物价部门;二是定得过低,计划价低于药品生产成本,结果就是廉价药退出市场。

改变计划管制,并不等同放任价格。实际上,发达国家对医药价格多采取供需谈判之法。因为患者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由医保为其代言,与医药供方进行价格博弈。由于供需双方身处医药第一线,谈判价往往比计划价更客观和实际,既压低了医药实际成交价格,也照顾了药商、医生的合理利益,有利于医药业的良性运转。新医改方案已经明确,“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当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于芦笋片事件,笔者最担心的是,某些专家将建议进一步压低指导价、加强价格管制。医药改革如同治病救人,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乃是下策之选。陈皮(学者)

 

来源:《新京报》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维生素A... 软胶囊 山西 非... 2017-08-01
硼酸氧化... 软膏剂 湖南 2022-05-06
胃肠宁颗... 颗粒剂 北京 非... 2019-05-24
热淋清胶... 胶囊剂 广西 2016-11-18
粉尘螨滴... 滴剂 云南 非... 2019-11-20
少林风湿... 橡胶膏... 江苏 2010-04-09
破伤风免... 注射剂... 吉林 妇... 2016-06-0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