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价格下行,中药材市场开始呈现变化,对于今年中药材一反大涨态势迅速回落,相关人士认为,前两年中药材频繁涨价,使得炒作者涌入中药材市场,新玩家的加入进一步抬高了中药材的价格,同时中药材种植企业纷纷扩种增产,使得今年不少新增的中药材产能投入市场,加之不少投机者大量囤积的药材也于今年全面放出,使得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中药材价格大幅下跌。
2008年底,三七(80头)的价格仅为60元上下,而4年后的2012年8月中旬,三七的价格已达到了740元,4年时间上涨12倍有余,让人瞠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集体回落,前期疯涨的金银花、太子参等药材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以金银花为例,2010年金银花价格曾疯涨至320元/千克,但如今已跌落至85元/千克,与2009年的价格相当。
但尽管大多数中药材价格下滑,但三七却不但没有回落,反而气势如虹屡创新高。资料显示,8月初,三七(80头)的价格为74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1%.为何三七一枝独秀逆市上涨呢?连续3年的干旱是三七价格暴涨的主要推手。2010年云南大旱使得三七成为炙手可热的宝贝,而今年年初,云南再现旱情,水文干旱较为突出,持续降水偏少,库塘蓄水不足,再次推动三七价格的上涨。
不过,此前大涨的三七在近日出现三七价格下行。从最新报价来看,本周80头三七已从680元/千克上下回落至560元左右,一周下跌超过百元,跌幅高达17.6%。对于后市,相关业内人士均认为,在供应日益放量以及新产品上市的情况下,三七的价格上涨或不可持续,高价也将就此终结。
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自这里。根据文山市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介绍,文山三七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高价运行已达四年,虽然种植成本大幅上涨,但收益仍十分可观,这极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不过,从云南文山三七研究院的报告中2012年三七的种植和发展来看,三七价格下行将是大势所趋。2012年,云南三七产区种植面积约达16万亩,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2012年三七的采收面积约5万亩,预计产量可达到850万公斤,而目前市场对三七的年需求量约700万公斤左右,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彻底反转。若三七的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上述以三七为原料的上市公司的成本压力将有效缓解,不过这些公司大举“跑马圈地”,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三七供需失衡的状况,进一步导致三七价格走低。
中标数据网采集整理
|